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起源 >> 文化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是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放上一盘月饼,一盘葡萄,还有其他一些水果点心,点上三柱香。
那种明月与月饼相互映照的场景,那种月下院子里弥散的焚香的味道,那种中秋月圆之夜院子里的清凉以及一家人共同品尝月饼时谈笑风生的温馨,会深深的刻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更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永远不会忘却的。
吃月饼
月饼,有团圆之意。早在明朝,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提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与家人在团圆之夜,一起品尝可口的月饼,是在外漂泊一年的游子心灵最好的抚慰。月饼也是一种思念的寄托,中秋之时向亲人馈赠月饼,也是一种表达思念的方式。
明清之前月饼一般都是家庭自制,到明清之后,逐渐出现了一些小作坊专门制作月饼,随着文人们对月饼不断赋予更深刻的含义,月饼的形状也越来越圆,外观也越来越考究,多取吉祥团圆之意,并且也出现了将一些富有寓意的图案印刻在月饼上的做法。月饼的品类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糖面组合,逐渐增添门类,可谓万紫千红。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提到:“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品类众多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