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许浑夜宿山寺,写下一首七律,不愧为晚唐中

发布时间:2024/3/13 21:13:01   点击数: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中秋节是华夏民族的传统佳节,不管南北、无论老壮,只要是炎黄子孙,都会格外看重这一阖家团圆的日子。明月高挂、西风送爽,觥筹交错、玉笛悠扬,一家人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团座在一起,老人们回忆过往、晚辈们送上祝福,如此温馨与祥和的气氛,实在令人感到幸福满满。

万事悠悠、人生苦短,尘里尘外、一夜尽欢。可能您正身处异乡,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或许您身体不适,无法出席盛大的宴席。不过即使不能起舞弄清影,依然可以感受到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等到海上生明月之时,尽情地享受那种天涯共此时的狂欢。下面一起读诗,许浑夜宿山寺,写下一首七律,不愧为晚唐中秋赏月的上佳之作。

八月十五夜宿鹤林寺玩月

晚唐·许浑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

许浑是晚唐著名诗人,他才华横溢,仕途曲折,时而在遥远的岭南担任幕府,时而又回到故园修身养性,其一生经常在出仕和归隐之间徘徊不定。

诗人有一次游访镇江,发现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乃是一处宜居之地,于是便举家搬迁到镇江,并落户于丁卯涧。一年的中秋佳节,诗人夜宿山寺,与高僧一起赏月,并即兴题写了这首七律。

诗的大意是:鹤林寺的庭院前非常开阔,没有任何树木遮挡视线;周围空气清新,秋草萋萋,不见弥漫的烟尘。诗人在此安静地等待,希望可以一睹嫦娥的风采。中秋之际,一轮玉盘缓缓地在天宇中升起,仿佛从浩瀚的海洋中涌出;半夜时分,露凝草叶,皎洁的月亮高挂在万里碧空,令人陶醉不已。

月亮不断地改变位置,虽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移到了金殿之外,可是这轮玉盘仿佛一面巨大的明镜,从其表面反射的银光,依然无私地播撒大地,也让寺院里的楼宇显得洁白如玉。诗人心醉情迷,通宵达旦地欣赏着圆月,生怕它落下去之后,自己又要焦急地等待一年。

诗人在创作一首作品时,不仅要体验生活,积累素材,而且还需巧妙构思、精准立意,才能打动读者,影响后世。诗人们为了吟妥一个字,经常会茶饭不思、辗转不寐,可谓呕心沥血,甚至显得极其痴情,许浑的这首诗中就能读出这种感觉。

开篇介绍赏月的地点和时间,“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东林寺是坐落于庐山的名刹,这里代指镇江的鹤林寺。为了尽兴地欣赏中秋明月,诗人特意挑选了一处开阔的区域,没有高树遮挡,也无烟尘碍眼。“待月”二字,一笔带过,诗人的期待和焦急并未赘述。

颔联承接首联的“月正圆”三字,进一步展现出诗人耐心等待的过程,“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诗人应该恰逢一个阴天,上半夜时云雾缭绕,不见星辰和明月,估计诗人一定有些失望。可是他并未放弃,直到半夜时终于云开雾散,一轮明月仿佛出自沧海,同时作者也微微地感觉到丝丝凉意。“云尽”二字,暗含惊喜之意,也传达出诗人等待时间之久。

颈联详细描述中秋夜的月色之美,“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这两句采用倒装句法,虽然月亮在不停改变位置,很快就要移到视线之外,不过使人欣慰的是,如水的月光依然拂照万物,让眼前的建筑物都染上了银色的光辉,也如同白玉雕刻。

结尾表达依依不舍之意,“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正因为有了前两联“待月”过程的详细描述,以及颈联皎洁月光的刻画,读者已经很自然地体会到诗人赏月过程的不易,所以也让最后的“达曙”玩月的描述顺其自然,同时显得诗人“一堕隔年”的感受也并非夸大其词。

许浑的这首七律采用了一先韵,首句入韵,尾句里的“隔”字乃是入声。作者在前两联交代等待月出的过程,后两联则着重表述“惜月”的感受。全文文辞清丽,构思精妙,展现出才子极其痴情的一次经历,堪为晚唐中秋赏月的上佳之作。

虽然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诗人即使推迟两天观赏,月色未必显得逊色许多,可是因为诗人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才会更加欣赏那姗姗来迟的嫦娥。读者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哲理,越是不易得到的事物,也就越是让人珍惜。最后祝朋友们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jbjj/145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