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基本简介 >> 有关中秋的名言
有关中秋节的名言有很多,现举例如下。
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翻译: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2、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翻译: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的意思是但愿我们永远能像今晚这样,月亮圆满人也圆满,这也是人之常情,谁都不会例外。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翻译: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4、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辛弃疾《一剪梅》
翻译: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5、每到月圆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欢。
——张蠙《十五夜与友人对月》
翻译:每到月圆之夜都想与朋友把酒共醉,对饮相欢。
6、雅歌妍态,嫦娥见了,应羡风流。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
——赵鼎《人月圆·中秋》
翻译:雅乐美态,嫦娥看见了,应该羡慕风流。尊贵的酒杯盛着美酒,年年此时,月亮满上高楼。
7、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佳期难寻。
——叶梦得《中秋宴客》
翻译:回首过往,江海漂泊一生,漂流容易分散,佳期难寻。
8、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苏轼《念奴娇·中秋》
翻译: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10、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司空图《中秋》
翻译: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中秋节的介绍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古代便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传统)。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的传说
据说嫦娥吃完仙药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西游记》中也有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间,还挥舞起捣药杵与孙悟空对战的情节。我们在月夜中抬起头来,也许能从月亮上找到那只可爱的兔子。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
最初的月饼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最传统的月饼是圆形的,寓意着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演变成现在每年一度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