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相关传说 >> 鹿城姐妹学党史年4月18日
重要论述
年4月18日
中共苏区中央局召集扩大会议,继续讨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分析敌我形势指出:第二次“围剿”的敌军虽多,但均非蒋介石嫡系,各军阀之间矛盾重重,指挥不统一,地形不熟悉,供给困难,官兵恐惧同红军作战。红军则打了胜仗,士气旺盛,官兵一致,准备充分,地形熟悉。根据地群众仇恨敌人,拥护红军,能积极配合红军消灭敌军。因此,红军打破敌军这次“围剿”的条件比第一次反“围剿”好,胜利的把握更大。毛泽东关于留在中央苏区打的意见,得到多数与会者的赞同。朱德认为,虽然国民党军队的兵力比红军多好几倍,但是,只要实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领导人民群众,利用对方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打破敌人第二次“围剿”是完全可能的。在讨论怎样打的问题时,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主要的是择敌人弱点打破,打蒋光鼐、蔡廷锴没有绝对胜利的把握,我们应打王金钰这路,因为这路敌人既弱且地势群众都好。会议采纳了毛泽东关于“先打弱敌”的作战方针,决定先打富田地区王金钰、公秉藩两师。在会上,中央长江局军事部负责人周以栗批判了“山沟沟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看法,认为毛泽东等从实际出发,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创立革命根据地,指挥红军打胜仗,就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
年4月18日—19日
周恩来在湖南衡山为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作《中日战争之政略与战略问题》的讲演。讲演强调:我们抗战的政策是:持久抗战;全面战争(全民战争);争取主动,即自力更生,主动外交。在此政策下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击破敌人的速战速决、速和速结;消耗战,击破敌人的争取优势、争取上着。但持久战不是拖下去,而是打下去。消耗战不是自己乱拼,而是消耗敌人。
年4月18日
刘少奇在中共天津市委会议上讲话,阐释毛泽东提出的四面八方政策。讲话指出:天津是完整地接收了,当前任务是如何改造、管理与发展这一城市。主要工作是在生产方面。自由资产阶级不是斗争对象,一般的是团结的对象,争取的对象。对资产阶级也有斗争,但重点在团结,如果把它当作斗争对象,那就犯路线的错误,天津干部在思想上还不清楚这一点。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个重点还不会变。因此,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必须确切执行,这是我们的战略任务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毛主席说过,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要照顾四面八方。四面就是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八方就是城乡关系的城乡两方,内外关系的内外两方,公私关系的公私两方,劳资关系的劳资两方。这四面八方都要照顾到,才叫全面照顾。我们一定要熟悉资本家。我们党员不熟悉资本家,怎能代表无产阶级?
年4月18日
朱德致信中共中央,建议成立农业银行。信中指出:目前农村金融还很不活跃,对发展生产是很不利的,我认为急需组织专业的农业银行,以加强对整个农村金融的领导工作,从而建立起广大的健全的农村金融网,使农村经济加速地繁荣和活跃起来。农业银行成立后,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正确掌握农业贷款;(二)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合作社在重大的资金问题上有所依靠;(三)吸收农村的流动资金,活跃农村借贷关系。
年4月18日
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十九日上午,他在会议书面发言中提出:争取完全独立是我们大多数亚非国家和人民长期奋斗的目标。大多数亚非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经济上还很落后。因此,我们不仅要求政治上的独立,同时还要求经济上的独立。我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经济。下午,他作补充发言,进一步指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在二十三日各国代表团团长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提出:目前世界形势的确是紧张的,但是和平并没有绝望。我们彼此应该撇开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国家制度和国际义务,在亚非地区进行国际合作,求得集体和平。同日,他还发表声明指出:中国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这一声明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为八月一日开始的中美大使级谈判开辟了道路。
年4月18日
邓小平会见刚果总统、非洲统一组织执行主席萨苏时,谈到中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制定政策。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外国的东西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自己搞难免失误,那不要紧,总结经验,自己纠正错误。这就能引导自己不断前进,逐步发展。我们非常强调两条: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条是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年4月18日
习近平接见新调整组建军级单位主官。他指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全军新调整组建84个军级单位。这是我军在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又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是新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对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坚决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坚持部队建设正确政治方向。二是要时刻准备打仗,强化战斗队意识,坚持战斗力标准,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做好军事行动各项准备,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三是要抓紧提升作战能力,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适应新体制新编成,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提高部队科技含量,发展精锐作战力量,加强实战化训练,增强新质作战能力,加快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打造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四是要培育过硬战斗作风,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激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加强作风建设,纯正部队风气,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努力为人民军队争取更大光荣。
党史回眸
年
4月18日-24日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中国代表团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同其他与会国家一起,为会议的成功作出贡献,共同倡导形成“万隆精神”。通过这次会议,中国打开了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
年
4月18日-28日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年
4月18日李鹏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4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开发浦东的十项优惠政策和措施。9月10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向中外记者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新区的九项具体政策规定。浦东的开发、开放随即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年
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京沪高速铁路自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全长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
年
4月18日习近平接见全军新调整组建84个军级单位主官并对各单位发布训令,强调要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推进各项工作,聚精会神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历史瞬间
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开幕。图为19日周恩来在会议上发言。
巾帼故事
▲林巧稚
林巧稚,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她献身医学事业,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刻敏锐的观察力,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高超的本领和独到的见解。她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妇产科各种疑难病,确认了癌瘤为戕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地跟踪追查、积累了丰厚的供后人借鉴的资料。她的精湛医术,不断探索科学领域新课题、不治愈病人绝不懈怠的坚韧的作风,不耻下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深受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林巧稚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人民,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人民的科学家,医务界的楷模,是中华民族的好女儿,当代妇女的杰出代表。
林巧稚,又名丽咪。年12月23日出生在福建思明州(现厦门市)鼓浪屿一个教员家庭里。自幼跟随从事教学和英文翻译的父亲学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她5岁时母亲因患子宫颈癌病故,父亲因过度思念母亲,又无力承受繁杂的家务,也病倒了。靠父亲一人薪水收入的家庭生活,断绝了经济来源。好在长兄明白事理,为了生计和能让妹妹上学,自己离开还有一年多即将毕业的大学,回鼓浪屿求谋生之路。林巧稚是在父亲哺育,兄长的疼爱下成长的。家境困难使她比同龄孩子晚上两年小学,她又比同龄孩子成熟得早,更懂得生活的艰难,养成了艰苦顽强、倔强善良的性格。自己知道用功学习,放学帮助家里干活。她年上蒙学堂(女子小学校)之后,就读于鼓浪屿“上女学”(即怀仁学校,鼓浪屿女子高中),3年后升入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学业品行优良,成为该校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被学校留校任教。厦门是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门户之地。她在校期间,受教会学校“平等、自由、幸福”的思想教育,于年随全班同学集体加入基督教。虔诚的信仰促使她强烈寻求一个排除私欲、纯洁无瑕的世界。年夏秋,林巧稚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年毕业,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学士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当届“文海”奖学金唯一获得者。
医院,工作成绩突出,提前晋升为住院医师,3年就获得了学校派往英国学习的机会。年又受派去美国进修,年美国聘请她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从美国回国不久,珍珠港事件爆发,医院被日军占领,她同所有医务医院。年她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开办了林巧稚诊疗所。把诊疗所门诊的挂号费由5角降至3角,为此一度遭到同行的非议,他们纷纷把各种疑难病症推到林巧稚诊疗所来。而她为了减轻病人的负担,反而动员一般普通常见病患者到就近诊疗所去治疗。当时的北平,没有一个像样的妇产科系,社会上层人物的妻儿少女、外国驻华机构的夫人小姐,有病都求治于林巧稚。林氏诊疗所开业不久,医院(医院,现在为医院)任医务长,林巧稚在他的动员下,担任了该院妇产科主任。同时又招来了她的学生田雪萍、葛秦生、王文彬、刘炽明等,由田雪萍协助林巧稚为该院设计了妇产科病房楼。年又受聘兼任北大医学院妇产科系主任。一个医学院,医院,一个诊所,她轮番出诊。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使林巧稚“活菩萨”的声誉由东城传到西城,传遍北京,家喻户晓。林巧稚诊疗所,开业不足6个年头,就存有病案份。
为了发展医学教育事业,她和钟惠澜等人把在北大医学院兼职的收入捐献出来作来教学基金,以培育更多的医学生。林巧稚还医院创办了当时北平没有的血液病科、泌尿科。泌尿科专家吴阶平、外科专家曾宪九、放射科专家胡懋华等都从那里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年热带病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受命恢复医院,成立了由李宗恩、李克鸿、胡正详、聂毓禅等四人代表中国一方参加的董事会,他请回了钟惠澜、谢少文、谢志光、张孝骞等一批医学专家,胡正详两次亲自出面邀林巧稚重返协和,她再三考虑,辞去了两院主任职位,停止了诊所开业,于年返回医院,同时又把她的学生一起调回了医院妇产科。年1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军队接管协和医学院,林巧稚继续在医院工作直至去世。
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她献身医学事业,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人民。追悼会遗像两旁垂下4.5米高的障联,上面写着:“创妇产事业,拓道、奠基、宏图、奋斗、奉献九窍丹心,春蚕丝吐尽,静悄悄长眠去;谋母儿健康,救死、扶伤、党业、民生,笑染千万白发,蜡炬泪成灰,光熠熠照人间”。60个字反映了她60余年的工作和她的业绩。30年代初,她对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器疾病进行研究;40年代末,开始对滋养细胞肿瘤和其他妇科肿瘤的研究;50年代她提出和进行了大规模的妇科病普查普治,对新生儿溶血症诊治成功;60年代对切除56斤7两巨瘤成功,80年代潜心编算《妇科肿瘤》。
为了纪念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年颁发了林巧稚纪念邮票和首日封。
厦门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于年在鼓浪屿黄金地段建造了取名“毓圈”的林巧稚纪念馆。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在年、年、年分别出版了共达60余万字纪实文学《林巧稚传》。
年她由国务院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首届当选的唯一女学部委员;又曾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医学组成员、中央技术管理局发明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妇产学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妇产科杂志社总编辑,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考试委员会委员、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等。她年出席在奥地利召开的世界32个国家参加的世界医学会议,会后访问了苏联。年任副团长,率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出访美国、加拿大。年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顾问,任期5年,至年。年任中国友好参观团团长,率团出访伊朗;同年出席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顾问委员会会议,会后,考察瑞士、法国。年任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副团长出访西欧四国,在英国患病返回。年12月2医院,年4月逝世于北京。
中国第一位医术精湛的妇产科医师
林巧稚还在当助理医师的时候,就是一位出色的医生,独立地完成了第一例大手术。一个深夜,遇到了一位子宫破裂流血不止的年轻妇女,林巧稚还是助理医生,无权处置这种病人。她打电话向科主任报告了危急情况,科主任让她自己做手术。她果敢地通知手术室,站上手术台,完成了她当医生的第一例大手术。手术的成功,坚定了她一个女人能当好妇产科医师的信心,医院更多人的注目。她被提前3个月由助理医生晋升为住院医生。第二年她比同班同学提前两个月就接到了继续任用聘书。
年5月的一天,社会要人张先生的夫人住院临产,她有生理性盆腔狭窄,加之体质虚弱,难产断定无疑。究竟选剖宫,还是自娩产,权在医生。医院主张除生理原因,都施行自娩产,减少对孕产妇人为创伤。产妇进入手术室后,根据产前种种生理现象,科主任决定用自娩产方案助产。张太太终于把孩子生出,但胎盘仍留在子宫内。林巧稚顺利地取出了滞留的胎盘。
一位患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孕妇,又有严重心脏病,从局部看,应当作剖宫产,从整体看,患者又难以接受大手术的深度麻醉。林巧稚从查阅的大量资料中看到国外有用破水头皮钳接产的先例,建议采用这一方案。科主任同意这个方案,并亲自担任林巧稚的助手。
林巧稚娴熟地完成了手术。这也是医院妇产科第一次成功地做了这样引产术。内蒙古自治区一位前四胎所生婴儿都因溶血症未能成活的产妇,第五胎时住人协和。
林巧稚查阅文献,知道国外能采用的措施只是静脉换血,那时候,尚无一例成活的报道,有的患儿死于换血过程中,有的死于换血之后。林巧稚研究总结了各国失败的原因,发现问题在于换血方法。能否科学地控制抽血与输血的速度、数量和次数是关键。输血过慢,不能中断含有抗体血液在体内的继续循环;输血过快,婴儿心脏和各生理器官承受不了。林巧稚组织指挥她的学生率先闯过了这一难关,攻克了新生儿溶血症无法解决的世界性课题。
▲林巧稚和医务人员讨论工作
多方位开拓了中国妇产科科学发展
当住院医师不久,林巧稚就着眼研究子宫出血致病的生理原因和不同职业妇女出血状况,研究较为多见的盆腔脏器的炎症,如盆腔炎、盆腔结核等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研究细菌学和尿道细菌学。在她出国学习期间,参观了剑桥大学、纽汉姆大学,又在马里兰医学院的妇产科里进修实习了两个月。她几乎用尽了实验室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躲到有丰富资料的图书馆,中午拿出一份夹心面包充饥。从资料中,寻觅她想获得的知识,又顺着资料提供的线索,广泛医院和科研机构,医院、医院、医院等。参观了铺放射治疗中心站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设备,这启发提供了她的研究思路,奠定了她研究治疗绒毛膜上皮癌的基础。最后她又到英国皇家医学院妇产科学系,在自己的老师科主任的实验室内进行小儿宫内呼吸课题的研究,她的研究成果被推荐到伯明翰市举行的英国妇产科医学会议上交流,受到好评。林巧稚被晋升副教授。她率先对妇产科学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许多研究结果发表于《用造袋术治疗后腹壁囊肿一例》、《新生儿自发性肺气肿》、《妊娠及非妊娠妇女的阴道酵母样霉菌》、《在医院生产的畸形头胎儿》、《对妊娠母亲试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小生儿》等文章中,这些都是中国以往妇产科医学史所未涉及到的领域。从临床统计学中,她发现,妇科病是占妇女发病率的2/3。当时,国家贫困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妇女尤其难躲产前产后关,难产婴儿死亡率极高,子宫出血、宫颈糜烂等病成了常见病,她实感自己责任重大。同时,她还在寻找妊娠生理原因,研究月经和排卵的科学原理,这一现象同身体状况的内在联系。年,医院要她研究妇产科基础理论,因她获得了去芝加哥大学妇产科学系学习的机遇,在生理学、妇科肿瘤、内分泌和畸形胎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回国以后,遇上了战争,战争使医学科学研究终止了将近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院妇产科治疗任务日益繁重。林巧稚深感癌症是妇科疾病的最大难点。据她掌握的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多万妇女死于癌症。她重返医院后,就组织在染色质、染色体的遗传学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病毒可能是肿瘤的病因之一。她带领学生对葡萄胎、子宫绒毛膜上皮癌进行长期了解和跟踪检查。总结年7月1月到年12月底接收住院的人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葡萄胎86人,恶性葡萄胎27人,绒毛膜上皮癌42人,合体细胞子宫内膜炎3人。恶性葡萄胎病例中24例发生远处转移,86例良性葡萄胎竟有9例发生远处转移,这一事实推翻了国外专家自以以后根据例葡萄胎病例分析,认为良性葡萄胎不转移的结论。她不仅找到了上述三种病例,还找到了鉴别三种不同病例的主要标志,及三者之间的某些亲缘联系:找到了它们远处转移的共性,和转移时各自不同的特性。提出良性葡萄胎发展的三种趋向一是经过治疗,肿块消失或退化;二是扩散之后形成一些栓塞,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造成血管破裂,并根据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呈现出不同的症状,严重的可以造成突然死亡;三是由某种尚不明了的机制作用,滋养细胞癌变,发生远处转移。她还发现某些因素是最为可疑的分子,特别重视绒毛性腺激素的测定,把它作为观察滋养细胞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这个指标变化的动态系列中去发现促使葡萄胎发生癌变的隐蔽着的机制。在她分析癌症发展变化的同时,北京市政府接受了她对妇科的普查建议,于年9月经她组织抽样83个机关单位、27所学校、22处居民地段的7万多29岁以上妇女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患有子宫颈糜烂、子宫颈瘤、子宫颈癌、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者都各占一定比例。已人花甲之年,她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未必能彻底征服癌症,便找来学生连利娟、宋鸿钊,把自己自年以来所积累下来的癌症追踪资料全部交给了他们。
主张学术当兼容并蓄取长补短
林巧稚没有因为自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的人,受英美医学教育的影响,而排斥其他门派的学术思想。
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学习苏联巴甫洛夫学说的热潮,无痛分娩法成了妇产科医生学习的内容,为推行苏联科学技术,学习巴甫洛夫学说,年愈半百的林巧稚参加了卫生部举行的俄语学习班,脱产学习俄语,很快掌握了俄文专业文献资料。同时,她悉心研究分析分娩与疼痛的内在因素。并亲自助产,使一位40多岁的头胎产妇无痛地完成分娩。
对待民间医学,林巧稚不以专家教授自居,反对故步自封,主张尊重事实,重视科学。当她得知北京有位祖传中医王志敏藏有自制“子宫丸”,可治愈不孕症的讯息时,便亲自登门寻访,并把她请到医院妇产科同出门诊。她对来诊的中外输卵管堵塞的患者进行宫颈扩张和刮宫术,配合服中药治疗,收到很好的疗效。
高尚医德无私奉献
林巧稚不仅医术高明,她的医德、医风,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自她走上工作岗位到临终前夕,心中装着的只有妇女、儿童的安危。在生活和事业两者不可兼得的条件下,她选择了事业,为事业终身未婚。中华民国时期,到北京医院妇产科看病的人,常常偷偷地把分诊台分到外国医生案头的病案,移到她的桌子上,林巧稚理解她们,从不推托,常因此延误自己的用餐时间,买一个烤白薯充饥是常有的事。林巧稚不但给有钱有势的妇女看病,对穷苦百姓都一视同仁,交不起钱的病人,她就免费治疗。她有一个出诊包,包里总放着钱,以便随时接济贫困百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她在医院门诊看病,同样鼓励贫民百姓不要挂她的专家号,告诉他们挂我的普通号,同样是我给你看病。她教育妇产科所有的人,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百姓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情,把在林巧稚手里接产出生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名字,以示对林巧稚的永久纪念。
“我愿意做一辈子值班医生。”这是林巧稚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诺言。她无时无刻都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医院。她规定,她的下级医师、护士在一天24小时中的任何时候,随时可以找她报告病人情况,请示治疗方案,只要病情需要,随叫随到。她床头的电话,为她肩负着值班传递的重任。
▲林巧稚在为孕妇做产前检查
她曾处理一位全身浮肿、尿蛋白阳性、血压增高、怀有双胎且胎位不正的孕妇,使母女三人安然无恙。产妇用后的便盆放在床前,正值她来到病房,看见了就给端走。产妇十分过意不去。她却说,我端便盆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这也是需要嘛。她又处理过一位患宫颈癌的孕妇,病理学家认定她的病灶增殖速度极快,当时的外科权威、一位外国医师认定必须做子宫切除术。林巧稚了解这位孕妇婚后多年不育,受传宗接代观念的胁迫,曾服药寻死未成。她观察这位妇女的子宫柔软而有弹性,与正常妊娠妇女有相同之处。她严密观察4个月,尽管几次切片仍报告为子宫颈癌,但没有扩散的征兆。最后剖腹产手术,安全取出孩子。为了感谢林巧稚,父母给孩子取名叫“念林”。手术后林巧稚又对这位妇女跟踪检查20多年,直到“文化大革命”林巧稚被宣布靠边站时才被迫中断。在林巧稚去世后,念林和她的母亲像痛悼奶奶和母亲一样参加了追悼会。
年冬,一位年轻姑娘的父母被打成黑帮,她也受打击和牵连,患了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子宫功能性出血,林巧稚已经靠边站,但仍反对给患者进行子宫切除,坚持保守治疗,为患者保留子宫。她因此遭到揭发批判,造反派批判她阶级立场有问题,为大黑帮的女儿治病。林巧稚回答说:“我是一个大夫,大夫有大夫的道德!我看了40多年的病了,哪个人应当收留住院,哪个人不应当收留住院,要看她的病情,不看她是谁。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怎能见死不救,能治而不给她治病呢?”
年12月2医院,这是她一生中第11次住院,竟是她最后一次住院。她并不服老:“我活着是为别人治病,为别人分担忧苦的,怎么能让别人为自己增添麻烦呢?”年4月23日清晨,林巧稚在昏睡中又发出吃语:“快,拿产钳来!产钳!”又惋惜地说:“你的病只能动手术了,这不能怪我,你来得太晚了!”不时又含笑地说:“好极了,又是一个胖娃娃”。
▲医院托儿所的儿童合影()
忠实的爱国者,人民的科学家
鼓浪屿1.7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曾有一片平整土地的角上插上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年时,这里是鼓浪屿运动场)。自幼林巧稚从父亲那里明白了这一事理,牢牢记在心中,她刻苦学习是为了做一个不受欺辱的中国强者。协和医学院毕业分配,她更深刻的体会到自己必须做个强者。
芦沟桥事变后,医院妇产科主任麦克斯维尔决定飞回阔别十多年的祖国,并劝林巧稚到英国。林巧稚不想离开协和。林巧稚去美国进修时,也婉拒了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年12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天津,北平行辕主任傅作义将军的太太想借同林巧稚一起离开北京,托人几次给林巧稚传过话说将随时送机票来。林巧稚让人转告傅太太,她哪里也不去。就连她的同学,一度为蒋介石当过保健医生的卢致德邀请她去南京担任总统夫人宋美龄保健医生,她都没有接受。林巧稚家人医院里工作过,共产党来了,拿“三姑”(林巧稚在家中姊妹中排行第三)问罪,为她买好机票,准备从北京东单飞机场(现东单公园、东单体育场所在地)登机一起去美国。医院是美国人开的,我是给自己同胞姐妹看病,如果不信,病案室里是有案可查的。我哪里也不去,我是个医生,是个中国大夫,科学可以无国界,科学家不能没有祖国。
年,林巧稚率团出访西欧四国,在伦敦病倒,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医院为能有这样医院里来治病感到荣幸和自豪,愿为她提供一切最好的医疗条件。林巧稚得知后,断然要求回国治疗。在她弥留之际,拉住故乡人的手,说我是厦门人,我的魂梦每天都是飞向那里,我爱那里的山,那里的海。她留下遗嘱,要求把她的骨灰撒到鼓浪屿的大海中。(作者:吴崇其)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