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相关传说 >> 中秋佳节,你知道吃月饼,赏月的由来嘛
中秋佳节,你知道吃月饼,赏月的由来嘛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风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步把中秋赏月与品味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意味,渐渐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意味着:美满、幸福,平安、甜蜜。 中秋是中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是这一天必不可少的节目。关于中秋节吃月饼这1风俗的构成,史籍中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民间传说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月饼最初起源于唐代军队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位经商的吐蕃人向唐代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从此中秋吃月饼的风俗便构成了。
另一种传说是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朝。当时元代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使得广大人民不堪忍耐纷纭揭竿而起。朝廷肯定不会让自己的江山如此简单的就被颠覆,因而展开大规模的搜寻活动,各地起义军间传递消息就十分的困难。后来刘伯温想了个主张,命人在饼子里塞入“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再派人分头送到各地起义军中。八月十五那天,各地义军同时响应,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后来朱元璋得了天下,便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八月十五,让全部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尔后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份,因此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圆。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朝,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顺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妇女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朝,中秋赏月、玩月很是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乞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构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固然民间还流行这样的一段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为帝王,可是他越来越暴戾,多番实施恶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长生不老。嫦娥知道后为解救苍生免受后羿永久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羽化后,纷纭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乞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步构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中秋节,又名团圆,这一天每一个家庭都聚集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一起说笑、打闹,其乐融融。固然,这一天也有很多游子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家人一起团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远在他乡的您,可以在那天晚上,趁着月光,给家里打个,捎去一句温暖,1声祝愿。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