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中秋节,看看这些历史上有关中秋的书与画

发布时间:2021-3-24 18:22:14   点击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里

不仅有拜月、团圆的习俗

更有许多绮丽的故事传说、诗词咏叹

为其增添许多浪漫色彩

古往今来

我们与祖先共沐在同样的月光之中

而这轮皎洁皓月也照亮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

让他们怀有胸臆,用笔抒发

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吟诵中秋的书画精品

美美君特意搜集了部分作品

让我们在这喜庆的节日之中

共同怀古品鉴

汉墓画像石《嫦娥奔月》,南阳汉画馆藏。

“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该画像石的画面左方刻有一月轮,内有蟾蜍;其右刻嫦娥,人首蛇躯,头梳高髻,身着宽袖长襦,后拖曲尾,双手前拱,面向月轮作飞腾状。

晋·王献之(传)《中秋帖》,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二字最早出现于《周礼》之中,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在中国书法史上,《中秋帖》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

宋徽宗赵佶《闰中秋月帖》,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法帖是对中秋月的吟咏:“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诗文从与中秋相关的桂花、月亮等因素中生发出美好之意,营造出关于月夜的独特意境。

对于中国传统文人来说,借物抒情是其抒发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法,作为皇帝又是典型文人的宋徽宗,亦少不了这种情怀。

这幅法帖用笔刚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尽显帝王之书的华丽之美,又与诗境相合。

宋·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简称《中秋诗帖》),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关于“月神”的神话,在唐代出现新内容——月宫中除了嫦娥、蟾蜍、玉兔外,又增添了吴刚这一人物,体现出唐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米芾在《中秋诗帖》中引用了“吴刚伐桂”这一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以此暗喻仕途常为人阻,才华无法施展。

诗文之间还有两句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体现着米芾对书法的严谨态度。

五代·《浣月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赏月”外,“拜月”亦是中秋时节宫廷与民间的重要习俗,从“秋分祭月”这一古老帝王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周礼》言“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即春天祭日、秋天祭月。至隋唐,盛行“拜月”风尚,宋代之后更具规模,明清时加入了功利性的世俗愿望。

如今我国各地还遗存有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在民间,因月属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

这件绘画清晰地展现了中秋之夜女子“拜月”的情景——盛装妇人,手捧明珠,欠身欲取水涤珠;侍女或临案焚香,或捧奁,一派富丽祥和的景色。

南宋·马和之《月色秋声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作品中,一长者临流而坐,沉吟幽思,侍童立旁边,松桂为伴。

左上方有子昂(赵孟頫)款诗句“白沙留月色,绿树助秋声”,更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明·杜堇《祭月图》,中国美术馆藏。

对大自然有着崇拜、敬畏之心的古人,在祭祀天地、鬼神等活动中,不敢怠慢月神,于是就有了祭月仪式,意在消灾祈福。

周代,祭月成为完备的礼仪制度中重要的一项,并称“祭月”为“夕月”。这幅《祭月图》描述的便是中秋夜人们面月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拜祭的情景。

明·唐寅《嫦娥执桂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中描绘的月宫仙子嫦娥,裙带飘拂,神形温婉,如月光般皎洁优雅,一扫孤寂之态,多了一份美好。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之“琼台赏月”,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之后,中秋赏月风俗更加兴盛,很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点塔灯、走月亮等特殊风俗,明代中秋节还变成了妇女归宁节、团圆节。

陈枚的这幅画作与其他11幅画作是对清妃嫔一年宫廷生活的整体呈现。在这幅八月中秋赏月图中,除了表现后宫女性的生活状态之外,亦能看到她们在富贵闲逸宫苑生活下的精神世界。

刘旦宅《嫦娥》画中的嫦娥,怀抱玉兔,颦首低眉,双目似闭若睁,似在神思悠荡,又或是在怀念人间的生活。衣纹线条圆润流畅,若迎风飘荡,天衣飞扬,满幅生动。并辅以石青、赭石诸色,设色雅淡宜人。此作背景简略,配景寥寥,单纯中见丰富,只以墨色烘染云气,突出空灵玄幻的意境,衬托人物的高洁。

金协中《嫦娥奔月》

金协中(-),著名画家徐燕荪的入室弟子,与王叔晖、任率英等组成影响巨大的北方画派。

近现代·齐白石《丹桂双兔》图。

历代文学作品常将玉兔喻为明月,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之说。这幅图为齐白石罕见画兔题材的作品,他以兔及中秋时节的桂花,来表现中秋时节的特色。

作品构图错落有致,墨色酣畅,叶脉与怒放的桂花相映成趣,意在营造一种中秋雅趣。相关的意境,亦见于齐白石的《中秋清饮图》。

近现代·任率英《嫦娥奔月》。

任率英是中国现代连环画家、年画家、中国画家,擅工笔重彩人物画,多以民族英雄、古典小说、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题材,长期从事中国画、新连环画、年画创作。

他的连环画《嫦娥奔月》出版后广受大众喜爱。

王叔晖《寂寞嫦娥舒广袖》

王叔晖最擅长表现具有中国古典气质的女性,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多具有美丽善良的特点,同时又赋于忠贞刚烈的个性。其人物造型含蓄中略加夸张,细节刻划明彻入微,线描健劲有力,落墨洁净,设色考究,艳丽典雅,人物形象美而不媚,清秀生动。华三川《嫦娥应悔偷灵药》华三川(-),现当代杰出的工笔人物画家,开创了“新仕女画”或“新美人画”的先河,他笔下的仕女或美女,以其曲雅和恬静、灵秀和质朴的艺术品格,摆脱了旧式仕女画过于华丽和甜腻的习俗,有一种超然脱俗的凝重之同和优雅飘逸的灵动之气。

END

撰文

美美君编辑

刘苗苗

《美术报》北京编辑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ylwh/120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