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月亮文化 >> 几百年来,人们怎样过中秋
“
中秋节,可能是中国大型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晚的一个。
虽然古人早有赏月拜月习俗,但从文献记录来看,以八月十五为法定的中秋节,是宋朝才开始的。
今天,我们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来回顾中秋节在不同时代给当时的人留下的回忆:
宋朝
《东京梦华录》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了八月十五,北宋首都开封的繁华热闹:
“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翫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竿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明朝
《帝京景物略》
到明朝,吃月饼和团圆也成了这个节日的重要元素。《帝京景物略》记载:
“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烧完绘有月神和玉兔的纸钱后,一家人分吃月饼,然后亲属间相互赠送月饼。
随后“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清朝
《红楼梦》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多次描绘的大观园热闹中秋夜,则可反映清朝官宦人家怎样过这个节:先是家庭宴会,然后女眷拜月。
“当下园子正门俱已打开,吊着羊角灯。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燕京岁时记》
富察敦崇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燕京岁时记》记录清代中秋以瓜果、毛豆和鸡冠花拜月的习惯:
“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民国
四世同堂
老舍在其中描写了北京中秋前后的景象: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中秋节的习俗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细节和大家强调的重点。
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这个节日是怎么过的吗?如今你的孩子在这一天,与你小时候有哪些不一样?
欢迎留言分享。
说给儿童的中国/世界历史
台湾小鲁文化出品
大陆首家授权
博雅小学堂
迄今最有影响力的
儿童历史广播剧
启蒙了台湾、大陆
好几代孩子
是5-9岁儿童
最不可错过的
历史启蒙故事
▼长按识别下图中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ylwh/1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