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除了赏月吃月饼,中秋节还有这些习俗濮阳

发布时间:2023/12/12 10:17:09   点击数:
全国重点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在刚才,小编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这句诗哈哈,你懂的~一年一度中秋佳节今天就在今天!它来了!

中秋节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正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时节

中秋与春节、清明、端午并列

是全年最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

中秋节各地都有哪些传统风俗

1.赏月

中秋赏月,是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邀请亲朋,共赏浩瀚的明月,其乐融融。今天,设宴赏月也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祝美好的生活,共叙亲情友情,重温“千里共婵娟”的诗境。

2、吃月饼

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按照传统习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

3、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湖广一带习惯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称为“瓦子灯”;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而在广东、香港等地,有“树中秋”的活动,制成不同形状的灯竖起于高杆上,有些人也会放天灯,或手提花灯在月下赏月。

4、拜月

拜月习俗兴盛于上古之时,源于先民对月亮的自然崇拜和神化。周代以后,对日月的随意性跪拜演变为固定时间场所和程序化的祭祀制度,并成为皇权象征。隋唐以后,国力昌盛、经济繁荣,为节日游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形成于唐朝初年的中秋节,将皇家垄断的拜月活动,发展为千家万户全民赏月的浪漫节日,聚会、宴饮、拜月、赋诗等习俗随之兴起。到了宋代,中秋节更加隆重热闹,少男少女们对月祈福许愿,成为当时京城的流行时尚。明清以来,亲人团圆、拜月祈福成为中秋节最重要的主题。

5、观潮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千百年的时光过去了,只有涛声依旧。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中秋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和海外众多的炎黄子孙。

6、赏桂花,饮桂花酒

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为桂花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在古代,中秋之夜还有喝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7、兔儿爷

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它渊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兔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

月光皎皎情意绵绵

每个中秋

都是我们的团圆约定

祝大家

阖家团圆

中秋快乐

来源:亳州晚报编辑:石晓利

初审:李文亮

审核:徐洪波

终审:杨光

1.全国爱牙日,告别“哎呀”,开始爱牙!

2.放弃假日休息,濮阳多部门“雨”你过中秋!

3.中秋假期,濮阳市濮上园、绿色庄园景区闭园!

4.濮阳启动励耕计划,困难教师可获万元资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ylwh/141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