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月亮文化 >> 读中秋名诗,品月饼,赏圆月,饮美酒与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以月亮为主题创作诗词的诗人非常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李白:唐代诗人,他的《静夜思》和《月下独酌》等作品以月亮为题材,表达了他对家乡和友情的思念之情。
2.王之涣:唐代诗人,他的《登鹳雀楼》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以月亮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3.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她的《如梦令》和《声声慢》等作品以月亮为意象,抒发了她对爱情和人生的感伤与思考。
4.苏轼:宋代诗人,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亲人的思念与感慨。
5.辛弃疾:宋代词人,他的《青玉案·元夕》等作品以月亮为引子,表达了他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6.王安石:宋代诗人,他的《泊船瓜洲》等作品以月亮为题材,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7.陆游:宋代诗人,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作品以月亮为情感表达,抒发了他对家乡和友情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月亮作为诗词中的重要元素,经常被用来表达思念、离别、感伤、孤独等情感,同时也是许多诗人喜欢运用的意象之一。
其中著名的以《中秋节》的古诗词摘录如下与君共赏:一、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望月怀古》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这首诗的意思是:当海上明月升起的时候,远在天涯的亲人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到梦乡觅取佳期。
此诗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怀念远方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
二、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名片:全诗如下: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注释:这首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三、唐·白居易《中秋月》名片,全诗如下: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四、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全诗如下: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注释:这首诗是宋朝诗人米芾所作,描绘了中秋登楼望月的景象。
五、宋·晏殊《中秋月》,全诗如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象,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诗中的“十轮霜影转庭梧”和“玉蟾清冷桂花孤”等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思念的感慨。
六、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此诗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读名诗,品月饼,赏圆月,饮美酒中秋国庆双节,读《中秋》名诗,品月饼,赏圆月,饮美酒与家人共度佳节,何其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