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活动 >> 明日中秋赏月,关于月亮的诗词你准备好了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最壮阔的中秋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诗词《木兰花慢》(宋·辛弃疾)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辛弃疾还有一首《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写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最伤心的中秋诗词《绮怀》(清·黄景仁)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点评:“绮怀”是一种美丽的情怀,但对诗人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是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在《绮怀》之中,笼罩着一种感伤。“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这首《绮怀》,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中秋佳句1.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2.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3.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4.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5.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6.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7.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8.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9.一轮杏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10.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11.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12.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hd/1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