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活动 >> 中秋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是中秋节对古代天文现象的崇拜,是拜月习俗的遗存。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季节,是古代的"拜月节",而中秋节则来自传统的"拜月节"。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是一样的,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为先民们崇拜的对象。中秋节起源于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传承和衍生。
一.它起源于中秋节对天文现象的崇拜,由古代对秋夜月亮的崇拜演变而来。祭月,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一些地方古人的一种祭祀活动。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就是古代的"祭月节"。中秋节流行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各地的文化交流也随之传播和扩散。
二."中秋节"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到了魏晋时期,就有了"告尚书镇曰牛萧,中秋夕而左右行隐身过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期,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唐太宗实录》记录了8月15日的中秋节。中秋节的普及始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它与元旦一样有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三.在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民间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被正式定为中秋节。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嚼月,有饼有糕"等时令食品。例如,孟老夫子的"东京梦华"说。"中秋夜,贵人家,亭台楼阁,乡亲们争着上馆子玩月";此外,"弦子嗡嗡响,居士近延年。半夜时分,盛芋声如云。室中儿童,连夜婚戏;至于夜市,至于熟人。"
四.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民俗节日之一。日本和中国的世俗情趣在新的一年里越来越浓厚,功利性的崇拜、祈祷、世俗情怀和愿望构成了老百姓过中秋节习俗的主要形式。明清时期的赏月活动中,"果饼必圆",各家各户要在月亮出来的方向设置"月光点"、"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