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我们的节日传统佳节品文化之美西部文明播

发布时间:2025/5/4 12:03:32   点击数:

假期里亲自动手体验,感受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威高民俗文化邨里就迎来不少市民和游客。

锡镶威海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谷靖雯:“在威海当地,相信大家对于锡镶一定都不陌生。锡镶是威海独有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广受追捧。那大家知道市面上那些精美的锡镶工艺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好奇吧。今天我就带着大家来威高民俗文化邨的继弘创意馆来体验一下,走!”

“你好,我想体验一下锡镶的制作流程可以吗?”

“可以,我先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锡镶技艺传承人李晶晶:“锡镶就是我们用金属锡在不同的器具上进行镶嵌。锡镶发源于清朝末年,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像这个是应用我们传统的图案,就是龙的图案,这些是梅花喜上登梅。”

在锡镶工艺的点缀下,这些古朴的茶具、看盘、花瓶等传统器具显得更加细致精巧、闪耀夺目。李晶晶说,早年间,威海锡镶不仅受到国人追捧,甚至在英国、美国等国家也广为流行。年,威海锡镶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听你刚刚介绍这么多,我实在是有点按捺不住了,我可以亲自动手试一试吗?”

“可以。你可以也进行一下包边设计。”

“包边是属于锡镶的第几道工序?”

“第2道工序。”

“像我们整个做这个杯子,它有多少道工艺?”

“它应该有10几道,锻打,包边、焊接、修刻然后再进行擦光。”

“来我们这里体验锡镶工艺的市民多不多?”

“会多一些。在假期里面,也会有一些学校(的学生)或者市民来进行锡镶体验。除了咱威海本地的,像烟台、青岛这样的(游客),我们也会接待。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威海的这些老手艺发扬出去。”

历经百年岁月洗礼,如今在传承人的匠心和巧思下,锡镶技艺也融入了更多时代元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越来越多人愿意走近锡镶,感受这项威海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花饽饽流淌着的威海情怀

在威高民俗文化邨,中秋期间最抢手的还要属威海民俗风情的代表、非遗项目——花饽饽。中秋节,市民邹硕喜迁新居,早在几天前,她就在磨爱麦定制了一款花饽饽用来“温锅”。邹硕说,身为一个威海人,家乡的花饽饽几乎陪伴她度过了人生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威海磨爱麦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孙海燕:“我做了几年花饽饽,她就是我几年的客户。今天是她搬家,这是她买的,那是我送给她的。之前有一次也是给她制作的花馍,来了以后她就蹲在那,我特别有印象的一次,起来以后她热泪盈眶,说姐姐我太喜欢了。因为我们的花饽饽有爱,我觉得爱是贯穿了我们做花饽饽手艺人的一个初心。”

市民邹硕:“它可以给你传递每一份你想表达的情感,它是有能量的。在很多重要的时节、重大的节日,我们来定制花饽饽,这真的是我们威海人的一个情怀,确实是这个样子的。”

按照习俗,八月十五团圆夜一定要吃月饼。为了让大家在传统节日吃出新意,磨爱麦创新性地将花饽饽与月饼结合起来,以花饽饽为外皮,月饼做内料,制作出了玉兔、聚宝盆等10多种具有中秋特色、富有吉祥象征的花饽饽,深受市民喜爱。

威海磨爱麦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孙海燕:“八月十五这个节日都是表达彼此的牵挂、彼此的惦念,所以需要有一份小小的礼物去作为一个寄托。基本上一天能有几万个花饽饽发出去,客户群体应该遍布全国22个省多个城市。我是吉昌花饽饽第五代传人,能让全国的人民能知道我们威海的花饽饽,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满足,最大的成就。”

画兔爷扎花灯中秋里的指尖非遗

早在千百年前,中秋就有给自家请兔儿爷,给亲朋好友送兔儿爷的传统。事业兴旺的“坐虎兔儿爷”;学识广博的“麒麟兔儿爷”;吉祥如意的“坐象兔儿爷”……在威高民俗文化邨,大朋友、小朋友们在传统艺人的指点下,大展身手。

小朋友范丞奕:“我是第一次来画兔儿爷。”

:“你画这个兔儿爷代表什么呢?”

“事业兴旺。”

:“那你是想把它送给谁呢?”

“送给爸爸。”

把祝福融入色彩的不止是兔儿爷。传承了古法的压花工艺,与现代灯光融合而成的花草纸灯,正点亮别样的国潮风华。

市民马艳:“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意义,会丰富他们的内心,会更加自信的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威海威高民俗文化邨副经理吴涛:“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最传统的节日来举办这种最传统的活动。希望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够了解我们非遗文化的精粹。让孩子从小就能够塑造起自己的这种文化自信,带着这样的自信走向世界。”

作者/来源:观威海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hd/159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