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闽南中秋的特色风俗,很多起源于泉州,你知

发布时间:2017-6-14 16:45:49   点击数:
.献给漂泊在外的闽南郎,离家太远要安好,家里头总有人在牵挂好狠啊,实拍情侣当众那个,这个世界好疯狂!

建议在环境下播放:

闽南中秋的特色风俗,很多起源于泉州,你知道多少呢。

中秋要来啦,从古至今,闽南人怎么过中秋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闽南独具特色的民俗,中秋风俗主要起源于泉州,慢慢发展到闽南一带特色了!泉州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一起分享,请分享到朋友圈一起传承我们的文化。

闽蒸番薯芋中秋习俗

包金包银护子护孙

中秋前后是番薯芋成熟的时候,古代泉州人以其为中秋的必食品。原来,地瓜是金黄色的,而芋头是白的,被闽台寓为“包金包银”。

另外,“芋”在闽南话中和“路”、“护”谐音,方言谚语中有“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工作出路)”的说法。此外,芋头往往是一颗“芋母”就能种出一窝的“芋子”,人常言“芋子芋孙”,谐方言音“护子护孙”,因此,中秋团圆时吃芋,还有着庇佑子孙、人丁兴旺大团圆的美好寓意。泉州老教师傅孙义则说,相传元末农民起义时,推翻蒙古族的残酷统治者,砍下敌人的头来祭祖,后来,人们用槟榔芋头和番薯作为替代品祭祖。泉州海交馆李玉昆研究员说,还有一种传说,是戚家军挖芋头充饥,终大败倭寇,时值中秋,从此沿海中秋节多吃甜芋以纪念胜利。

闽游笋江中秋习俗

笋江泛月诗意浓

古代泉州人有中秋月夜结伴坐船游笋江的习俗,称为“笋江泛月”。泉州海交馆李玉昆研究员介绍,台湾各地中秋夜“士子递为燕饮赏月”,即大家欢聚一起饮酒赏月。《台湾府志》记载台湾过中秋,祀当境土神,春祈而秋报也。

闽偷菜偷葱中秋习俗

“偷葱嫁好夫,偷菜配好婿”

泉州民谚中有“偷葱嫁好夫,偷菜配好婿”的说法。因此,还没出嫁的姑娘可以在中秋夜象征式的摘别人家的菜,而没有人会去责怪。

闽烧塔仔中秋习俗

孩子边玩边吃

晋江吴先生介绍,过去中秋,闽南孩童有烧塔仔的习俗,捡瓦片,叠塔仔,盖到七层就不会再往上高了。扫来树枝树叶放进塔中烧,烧得通红通红的,如今可是很难得一见了。据说,“烧塔仔”的习俗相传源起元朝末年,当时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便相约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从此,“烧塔仔”便成为中秋习俗相沿下来。

闽牵水藏中秋习俗

渔民祭祀“好兄弟”

晋江围头,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流传着一种“牵水藏”的习俗。原来,过去出海捕鱼的渔民不幸遇难后,亲人为了超度死者的魂灵,就用一种纸糊的竹笼,放在海水中浸泡,直至3个竹笼都牵引破了,才代表超度仪式已经结束。

闽听香中秋习俗

夜里听香解心事

“八月十五,听香吃芋”,其中这“听香”说的就是中秋夜的一个习俗。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夜间到自己铺境内的土地庙或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以此句话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具有游戏的意义。

闽中秋博饼中秋习俗

博饼,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传承且特有的中秋传统民俗活动,除了赏月吃月饼之外,闽南地区的人民更喜欢用博饼来共度中秋佳节,而博饼的规则和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难度有点大,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博饼,这个闽南特有的习俗。

中秋博饼是厦门地区特有的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在闽南南安、晋江、石狮、安海有些乡镇也流传着的中秋节夺状元饼的习俗,其玩法与规则基本相同。在厦门,中秋赌饼也已成为一种商业活动和大众游戏[1]。福建人民出版社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厦门、金门一带,及泉州、漳州部分地区,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厦门特有的博饼活动带动了对岸的金门县,金城镇吴厝社区发展协会每年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都有博状元饼大赛。

分享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一起传播正能量!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复方白芷酊价格大概得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hd/68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