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起源 >> 汉服中秋赏月时节
??大家好,我是新上任的小编郁子初,因为你们的女王大人政务繁忙所以我来接替她的汉服板块。临近中秋,大家的心思都跟着中秋三天假期蠢蠢欲动了吧,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过中秋节,并且来欣赏一波中秋元素的汉服吧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实际上,“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绝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古人过中秋必做的十件事是什么?
〔吃月饼〕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燃灯〕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作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有句俗语“偷著葱,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吃鸭〕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吃田螺〕
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提到中秋节大家有没有想到放荷花灯呢?这可是一项妹子最爱的活动,嘿嘿,这件汉服就是荷花的元素哦。齐胸襦裙在唐代盛行,也是汉服的经典款式,说到齐胸自然是显腿长的神器,浅海蓝色的襦裙配上浅粉色的上襦,领口和袖子上都有精致的绣花,诃子上的荷花绣花更是整套衣服的亮点,美美哒发型配个淡妆就可以浪啊浪,包你是街上最吸睛的女神。当然这么美肯定不是我啦,哈哈哈。
下面这款是一件交领襦裙搭配褙子,交领襦裙在宋代比较常见,大致分为唐式,宋式,明式,三种。玉兔有木有让你想到奔月的嫦娥呢?“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句脍炙人口的古诗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这套汉服用浅粉色搭配浅海砂色整体给人就是一种温婉可人,甜美可爱的感觉,搭配粉色丝带和同款绣花的团扇,感觉整个人都要被萌化了有木有?最适合妹子们卖萌了。
图文源自网络
编辑:郁子初
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犊牛痢疾最佳治疗方案百分百有效果染发剂含致癌物常用染发剂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