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葛剑雄我们该如何过中秋

发布时间:2021-3-28 9:56:52   点击数: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里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现在的中秋活动,除了桌上增加了月饼,偶尔还借了月光外,与平时的活动并没有什么区别,如何吸引得了人?如果没有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任何节庆都会毫无意义。

(宋马远《月下把杯图》)

节日的创新和创新节日

我们如何过中秋

中秋节,除了依然铺天盖地的月饼外,似乎看不到其他节日景象。

尽管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不断呼吁民众要重视传统节日,还要求政府将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但民众的反应显然并不热烈。特别是城市里的年轻人,对一些洋节的兴致相当高。

民俗学家在农历七月初七也做了一番努力,也吸引了部分年轻人的注意,但与他们过情人节的热情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

从保护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角度考虑,我完全赞成多数民俗学家和相关学者的意见。

传统节庆是我们历史与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能够长期流传,并且扩大到全国大多数地方,为大多数人所沿用,说明它适应了社会需要,丰富了当时民众的文化生活,反映了他们的愿望和追求。

所以对与传统节庆有关的活动、史料、实物、人物等,都应该尽可能完整地加以保护和保存,有关的专家学者也应该进行记录和研究。

但是要让民众乐于过传统节日,除了大力倡导和推广外,还得研究一下这些节日形成和演变的具体情况,看一看今天和今后继续存在的理由,包括为什么年轻人兴趣不大的原因。

应该承认,时过境迁,传统节庆赖以延续的条件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比如中秋节,以往最吸引人的是两大因素,一是赏月,一是合家团聚或思念故乡。

就月色而言,虽然专家也可以说出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别圆而亮的道理,但对一般人来说,未必就能在中秋之夜感觉到月色的特殊。

只是在还没有电灯照明的条件下,明亮的月光就显得格外动人。不用说穷人,就是富人,晚上要在户外活动也不容易,中秋夜的月光自然很宝贵。

而今晚上要在户外举办活动已是轻而易举,根本不必依赖月色。城市的夜景都已由电气照明装饰,大城市中心区亮如白昼,即使中秋夜的月光也会黯然失色。

通讯和交通发达后,亲友之间随时能保持联系,文字、声音、图像都在同步传播,再多的乡愁也能排遣。如果刚与亲友通了电话,在网上聊过天,传送过照片,看过故乡的电视片,还会在月光下“低头思故乡”吗?

合家团聚也不困难,或者刚团聚过,或者不久另有团聚机会,就不一定盼望中秋节了。而古人却没有如此幸运,他们往往对亲在哪里都不知道,或者虽然知道却音讯不通,更无法随时联系,那就只能在月光下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了。

又如在海峡两岸完全隔绝时,连亲友是否还在人间都无法证实,团聚更是梦想,中秋的乡愁和亲情才会真实感人。

要使中秋富有魅力,就得找出新的理由,而不是一味强调传统。以往如何过中秋,可以用作历史课或文化课的内容,可以作为知识介绍,却无法让民众自愿仿效,更不能强制年轻人接受。

现在的中秋活动,除了桌上增加了月饼,偶尔还借了月光外,与平时的活动并没有什么区别,如何吸引得了人?如果没有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任何节庆都会毫无意义。中秋节如此,其他如春节(过年)、清明、端午等也是如此。

所以,对传统节庆的保守和创新可以并行不悖,也应该如此。

一方面,专家学者应该将它们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即使它们已经没有实际意义,甚至包含了落后迷信的成分。除了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外,也可以在节日或平时向公众表演。

另一方面,必须根据现有条件,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上创新,将大多数人吸引过来。

例如,将中秋与环保、节能、登月等活动结合起来。如果中秋之夜天气晴朗,不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城市的多数电灯关掉,让大家感受一下真正的月色,这样的赏月会更吸引人。

传统节日也不是自古至今,一成不变的。历史上有的节日,甚至连名称都没有留下来。有的节日形成的时间并不长,却始终没有中断,有的节日最终被淘汰也不可避免。

正因为如此,在保留保存部分传统节日时,还应创建新的节日,以适应社会和民众的需要。

如在电视机普及以后,央视的春节晚会应运而生,现在已经成了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长此以往,完全可能形成新的传统。

这类创新既可以依托于传统的节日,也可以创造出新的节日来。对外来的节日不必一概排斥,同样可以推陈出新,或者使之本土化。

……

选摘自

《古今之变》作者

葛剑雄出版

九州出版社

本书是葛剑雄先生的历史随笔集。作者立足当下,审视古代王朝疆界、都城和行政区划的形成与变迁,探寻地理与环境的演化,纵论传统节日与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思考移民与文化、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以其专业的视角,呈现历史沧桑、古今之变。

相关阅读

葛剑雄:中国饮食的另一面

葛剑雄:从历史地理看地域歧视

葛剑雄:你是哪里人?

黄仁宇:黄土地带与中国历史的底色

中国文化的伏流

中国文化的吸收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ss/120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