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诗词话中秋过一个诗情画意的中秋节半

发布时间:2024/2/29 14:56:29   点击数: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baidianfeng.39.net/qwzj/
半岛全媒体记者武传英姜山河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传统的节日就要以传统的方式打开,就让我们以中秋佳节的美诗美词来走进中秋吧……说到中秋诗词,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既有美景、对家人的拳拳思念,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哲理的感悟,无外乎这会成为一首千古佳词。《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秋天到了,晴空万里,明月高挂于天上,由于温差而产生的露水受到明月的照耀,格外的明亮绚丽。孟浩然用看似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十五夜望月》,道不尽中秋佳节思亲望友的绵绵愁绪。思念的原是王建,可他偏偏不言自己的思念,反倒问道天下的游人情怀。中庭寒凉,露水打湿在桂花上,平添秋日的寂凉,便是这样的明月下,他孑然一身,望着孤寂庭院,也望着自己长长的影子。月光下,那些欢喜忧愁都太过渺茫,只他蜉蝣一羽,写满了书卷的牵挂无恙。苏轼的这首《阳关曲·中秋月》,同样的是一首描写中秋的经典杰作。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我这一生中只要逢到这中秋之月,那月光便是没有,时常会被乌云所遮蔽,所以很少能够像今天这样,可以这么清晰地看到这一轮高挂的明月,但是对于我这么一个人来说,明年的中秋,我会在哪里呢?又能够不能够看到这样的中秋夜景呢?诗人在这里的一名反问,更是读来让人感伤不已,由于诗人一辈子颠沛流离,内心自然也流露出无限的忧愁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是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应该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了,没有奇特的想象,没有华丽的辞藻,短短四句,信口吟来,由见“月”而疑“霜”,由“举头望”而“低头思”,具体而灵活地记录了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流程,从而鲜明而真切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ss/144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