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习俗 >> 闽南中秋风俗大全
闽南
Custom
闽南中秋都有哪些风俗
从古至今,咱闽南人怎么过中秋呢?让闽南小编带你解一下闽南独具特色的中秋民俗。中秋风俗主要起源于泉州,慢慢发展成为闽南一带特色!
中秋温暖祝福嘟啦啦-单曲-中秋温暖祝福
-
●蒸番薯芋
包金包银护子护孙
中秋前后是番薯芋成熟的时候,古代泉州人以其为中秋的必食品。原来,地瓜是金黄色的,而芋头是白的,被闽台寓为“包金包银”。
+番薯芋
另外,“芋”在闽南话中和“路”、“护”谐音,方言谚语中有“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工作出路)”的说法。此外,芋头往往是一颗“芋母”就能种出一窝的“芋子”,人常言“芋子芋孙”,谐方言音“护子护孙”,因此,中秋团圆时吃芋,还有着庇佑子孙、人丁兴旺大团圆的美好寓意。泉州老教师傅孙义则说,相传元末农民起义时,推翻蒙古族的残酷统治者,砍下敌人的头来祭祖,后来,人们用槟榔芋头和番薯作为替代品祭祖。泉州海交馆李玉昆研究员说,还有一种传说,是戚家军挖芋头充饥,终大败倭寇,时值中秋,从此沿海中秋节多吃甜芋以纪念胜利。
芋仔番薯青菜公公:
闽南话“番薯”即本地人,“芋仔”即外地人。
无论你是芋仔还是番薯,欢迎你在闽南过节过年!
●游笋江
笋江泛月诗意浓过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结伴遨游笋江的习俗,称为“笋江泛月”。“笋江月色”是旧时泉州八景之一。泉州海交馆李玉昆研究员介绍,台湾各地中秋夜“士子递为燕饮赏月”,即大家欢聚一起饮酒赏月。《台湾府志》记载台湾过中秋,祀当境土神,春祈而秋报也。
这是成年人的娱乐。传说中秋之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笋江桥中,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一轮皓月;而午夜时分,在笋江粼粼清波中,可见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于是,人们总是在中秋之夜,踏着皎皎月色,迎着融融江风,步着南音丝竹余韵,三五成群,相约游江,既给中秋佳节一个好心情,又期盼亲眼目睹笋江月奇观。
●偷菜偷葱
“偷葱嫁好夫,偷菜配好婿”
泉州民谚中有“偷葱嫁好夫,偷菜配好婿”的说法。因此,还没出嫁的姑娘可以在中秋夜象征式的摘别人家的菜,而没有人会去责怪。
●烧塔仔
烧塔仔乃孩子们的乐趣,孩子边玩边吃,是一项充满乡土气息和童趣的活动。
过去中秋节到来的前两三天,乡下的孩子们便到处拾砖头瓦片,在旷野中叠成一个圆形“塔仔”。这种“塔仔”大小不一,一般叠成五层或七层,各层裱上花花绿绿的五色纸。塔仔还供奉孩子们喜欢的泥塑偶像。为了烧塔仔,孩子们事先成群结队到各处捡来干柴禾,装满塔内,在塔中燃烧,烧得越旺越有彩气。从农历八月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孩子们每晚都兴致勃勃地烧塔仔。那熊熊的火光在月色下辉映,照耀着乡村的各个角落。孩子们还相邀互相参观,比“烧塔仔”的壮观场面,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不过如今可是很难得一见了。
据传烧塔子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而烧塔子举火为号,也传衍至今而成为民俗。
●放“孔明灯”
广场上,用两条长板椅垫足,4人站在椅上,捏住孔明灯的4个角,另几人扶起孔明灯的底框,此时点燃灯中油枝,利用升起的热气和浓烟,把孔明灯高高涨起,飘飘欲飞。待孔明灯涨满烟气后放手,孔明灯便腾起升空,到相当的高度,与明月争辉。
放飞孔明灯不仅是一种民间信仰,也是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娱乐活动。一个个带着代表招财、镇宅、保平安求事业、求婚姻子嗣四种心愿的孔明灯,在夜色下冉冉升起,与明月争辉,分外美丽,既放飞明灯又放飞心情,充分表达了闽南民众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敬田头
这是一种充满田园风情的节日祭奠活动。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中秋“以月饼、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两天,亲友以此相馈。”千百年来,泉州不仅有用番薯和芋魁祭奠祖先的习惯,还有用番薯和芋魁敬“田头”的风俗。由于番薯和芋魁是农家中秋必备的食品,故泉州至今还有“八月十五众人芋”和“食水果拜树头,食米饭敬田头”的俗谚。 在私有制的旧时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收成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的生活,因而农民总是祈望苍天风调雨顺;祈望土地老爷保庇无虫无灾,耕作顺利,五谷丰登,于是便在中秋这一天,用篮子装着已蒸煮的番薯和芋魁,分别到自家的田头地角去祭敬,以期来年获得好收成。
●牵水藏
渔民祭祀“好兄弟”晋江围头,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流传着一种“牵水藏”的习俗。原来,过去出海捕鱼的渔民不幸遇难后,亲人为了超度死者的魂灵,就用一种纸糊的竹笼,放在海水中浸泡,直至3个竹笼都牵引破了,才代表超度仪式已经结束。
●拜月娘妈
拜月一般是妇女的活动。泉州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有的妇女就会带着孩子“拜月娘”。在自家庭院、楼台、花圃等处安排香案,供上柚子、龙眼、月饼诸物,焚香祷祝,称之为“拜月娘”,企盼“月娘妈”给全家人带来平安好运。又因龙眼通称“桂圆”,因此也寓意着“蟾宫折桂”,而供品中的柚子还要在柚皮上画鬼脸,祭月后剥皮食柚肉,有祛除邪恶的意思。长辈还特别叮嘱孩子不要用手直指“月娘妈”,不然的话要当心被“月娘妈”割掉耳朵。
●听香
夜里听香解心事
“八月十五,听香吃芋”,其中这“听香”说的就是中秋夜的一个习俗。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夜间到自己铺境内的土地庙或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以此句话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判别问卜的结果,具有游戏的意义。
这种习俗虽然带着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却含有猜谜般的游戏成分,因而劳动妇女乐而为之。泉州有句俗谚叫做“祖师公听香”,就是由过去市区后城“祖师公”中秋夜听香的盛况流传而来的。
●赏月
赏月是由古而今、最具大众化的习俗。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赏月既可是家庭式的活动,亦可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之间团体性的聚会。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园圃、阳台、屋顶天坪或露天公共场所,摆上美味月饼,沏上一壶香茗,对月当歌,边尝饼品茗,边聊天叙旧,不亦悦乎!
入夜,皓月当空,银光泻地,亲人团聚,别有一番亲情。知己故交相聚品茗,尝饼观月,心情格外舒畅。“月到中秋分外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便是千古绝唱。旅居在外的人对月怀亲人,羁旅念故乡,“月是故乡明”成了他们最大的心声。石狮的姑嫂塔更是海外侨亲精神家园的航标,负荷“番客”乡愁的精神载体。
●吃月饼
中秋月饼是中秋节的特别食品,各种月饼在节前即已纷纷制出,以供中秋节送礼、请客和自家食用。合家团圆、老少一起品尝月饼,实为天伦之乐。除了自家尝饼之外,亲友间还相互馈赠,以示友好和关爱。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文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列举许多“蒸作”食品,其中有“荷叶饼”、“芙蓉饼”、“月饼”等名目。不过,还没把“月饼”与中秋节联系起来。
真正明确提到“中秋月饼”的是明代。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O·熙朝乐事》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宛署杂记·民风·八月馈月饼》条下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中秋博饼
博饼是赏月活动中的一种有趣的游戏,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传承且特有的中秋传统民俗活动。相传是年前郑成功的部下洪旭,为宽慰士兵佳节思亲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设的,后来流传于民间。
中秋博饼
中秋闽南传统
中秋节前夕,商家就经销供戏饼用的“会饼”,共63块,隐含七九六十三吉利之数。古代,九九八十一是帝王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七九六十三是王爷之数,郑成功为延平王,故用六十三。
博饼亦称“博状元饼”。会饼仿照科举规制,设特大号饼一个为“状元”饼,直径约6寸,宛似一轮明月,饼上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依此二号饼两个为“对堂”饼,直径4寸左右,代表“榜眼”;三号饼四个为“三红”,直径2至3寸,代表“探花”;还有“四进”饼八个,直径1寸半左右,代表“进士”;“二举”饼十六个,直径约1寸,代表“举人”;“一秀”饼三十二个,直径半寸有余,代表“秀才”。
“博状元”的工具很简单,只需六个骰子和一只碗。亲友相邀,每人轮流用六个骰子在碗里掷数,根据投到碗里的骰子的红点的多寡获饼,直到把饼分完。
博规主要有30款:(1)1个红四,为“一秀”,获“秀才饼”1个。
(2)2个红四,为“二举”,获“举人饼”1个。
(3)3个红四,为“三红”,获“探花饼”1个。
(4)4个红一、红二、红三、红五、红六者,为“四进”,获“进士饼”1个。
(5)4个红四,或“五子”(5个红一、红二、红三、红五、红六者),为“状元”,获“状元饼”1个;如遇同样是4个红四,或“五子”,则以红点点数多者为胜;5个红四,为“五红”,压过“五子”。称为“对堂”的“榜眼”、“探花”出现一至六点都有得饼。
(6)4个红四加2个红一,为“状元插金花”,获“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
(7)6个红四,为“六朴红”,可一次囊括桌上全部月饼。但一般友好相处,得主只拿“状元饼”和“对堂饼”或“三红”,其余的分给众人。
(8)6个红一、红二、红三、红五、红六者,为“六朴黑”,大家可熄灯抢饼。
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闽南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中秋团圆
闽南文化传播需要你的支持
AnXunTechnology
小编诚邀闽南文化爱好者一起编写
闽南文化非物质遗产的内容,可根据《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自选主题。
转载自:闽南文化传播专业户
更多超给力内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