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青海在线网话中秋马晓青这些年中秋

发布时间:2023/12/1 10:37:34   点击数:
编者按: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和中秋节。中秋和国庆同时出现在10月1日这一天是比较罕见的,上一次出现是在年10月3日(闰五月)。这一次中秋和国庆“重逢”,是年10月1日(闰四月),下一次两节“重逢”则要等到年(闰六月)。青海自媒体联盟和青海在线网从即日起推出有关中秋节文章,和广大网友一起共庆美好时光,重温美好回忆。都说:“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中秋一到,那么,一年也就快到尽头了,十五一到,每月过的就快了。不知不觉已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都说十五的月亮圆了,是与家人团圆的日子了,年年是与家人一起共渡中秋的,可今年,唯独一人相思渡中秋。如一片秋叶落入水中遥望天上的月亮般,月亮永远是那么遥远,那么明亮。我沉醉在自己的摇篮中独赏中秋的月儿,独品半空的孤月,皎洁的圆月早早挂上天空,柔情似水,在云层中穿梭不停。不时有些古人的诗句从大脑中一泻而出,唐朝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朝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代表相思,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许多人是期盼中秋团圆,与家人共渡良宵,而我唯独今年独享中秋之月,只是特意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我畅想在自己的安乐窝里,静静地品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觉,但我是真正体会不到那种不与亲人团聚的伤悲感,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想起从前与母亲共聚团圆的一点一滴。每逢中秋,是姑姑和亲戚们走亲戚的时候,想起母亲蒸的大月饼与小月饼,大月饼五十公分左右大,圆形的,在木条蒸宠中蒸的。将面发好,揉成团,用擀面杖擀成长条,抹上菜籽油,撒上香豆,红花,糖,一层一层叠起来,再揉成长条,然后团成圆形,在早就烧开锅的蒸笼上抹上油,然后将大块圆形的面放入蒸笼中,盖上锅盖用大火烧,火越旺时月饼越好。记忆中对大月饼的做法似乎就这些了。而小月饼就是做得比较小,一蒸笼一层放上三个即可。如今八月十五,怀念母亲蒸月饼时的一幕,她的一言一行似乎在眼前历历在目。可惜我是永远吃不到那么香的月饼了,时常到馍馍铺卖点回来吃,可是那种味道永远达不到母亲做的月饼的味道。月饼做好后,等到中秋的夜晚,一轮悬月挂在天边,母亲就将客厅沙发边的茶桌搬到门外的平台上,将整层蒸笼抬出来放在茶桌上,大月饼小月饼同时摆上,盘中摆上苹果、梨子、葡萄、香蕉、大枣等各种水果,还有葵花籽、花生等各类干果。将整个大张桌子摆得满满的,等到夜深了,母亲说:“月亮接上了,可以搬进屋里,大家一起吃了。”母亲的一句话,大家纷纷入座,吃水果的吃水果,吃香蕉的吃香蕉,吃月饼的吃月饼,还一起看着电视里的节目,听着“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这首歌感人至深,不由想起边关的边防军。有一年接了月亮,第二天早晨才将桌上的东西搬回屋,那么这些月饼将十五的月亮全接进去,吃上会福气满满的。近年来,这些乡俗似乎已经很淡了,几乎很少有人说接月亮,农家人也有的家里接月亮的,但没有那么的隆重了。至于八月十五接月亮的风俗我倒是不太明白,蕴含的真正意义,只是感觉母亲接月亮的气氛真是好,接不到月亮就不能吃月饼。有一年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个阴天,迟迟看不到月亮挂在天边,母亲说:“今年的月亮怎么没有,这到底还让接不让接月亮呢?”后来到十点多钟,在一层凝云中,月亮渐渐露出了脸,母亲笑着说:“可以接到月亮了。”八月十五,庆丰收的节日,全家团员庆丰收共渡良宵,而我独享柔和月光下的大地。马晓青,青海人,喜欢写作,看书,独立思考,独立品味人生的真谛,总想突破。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xs/140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