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习俗 >> 番禺记忆那些年的中秋习俗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正是人们阖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最好时机。除了赏月、吃月饼外,你可知道番禺人过中秋还有什么有趣的传统习俗?
树中秋
中秋节有一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行头多样,鱼龙灯、鸟兽灯、花果灯等,也可砌成“贺中秋”等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彩旗、银铃等,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色彩。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扎灯笼
传统的中秋之夜,“树中秋”离不开扎灯笼。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咱们微型时候,流行木瓜灯,利用木瓜皮制成得别致花灯,非常有意思,木瓜灯陪我度过整个童年。”除了木瓜灯,还有香蕉灯,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
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而小朋友也喜欢手提着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大街小巷成了灯海,灯笼光乃至盖过了天上得月光,靓丽极了……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耍禄仔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拜月光
中秋节当晚,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必须摆上各式果品进行“拜月光”的仪式。清代有首《羊城竹枝词》云:“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香芋啖遍更炒螺。”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天台的人家在家门前,摆开八仙桌,焚香礼拜,贡品除了月饼外,还有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等,芋头讲究“母子相连”(在盘的中央放芋母,周围摆芋仔,寓意合家团聚)。拜月光后合家围坐,分享各种贡品,外加炒田螺等,畅叙天伦,直到深夜。
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还要在八月十六夜再过一次,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是夜邀约亲朋好友,到风景优美的地方赏月。一些商家地区,此风还专门举办“追月”茶会之类,招徕顾客。
其实,八月十六过中秋的风俗,外省亦有,浙江宁波一带犹盛。传说南宋右丞相史浩,每年中秋必回乡与父老乡亲共渡佳节,老百姓十分尊敬他,有年中秋,因公务繁忙当日才急忙从当时的京都临安(杭州)赶回,不幸在路上跌伤了脚,第二天才回到家里,家乡的人民也一直等着他,十六日夜才和他一起欢度中秋节,后袭以成俗。岭南“追月”之风俗,亦可能与此相关。
资料整合自大洋网
版权声明本昆明白癜风治疗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xs/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