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月亮文化 >>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关于中秋的文化习俗,现
中秋快乐
9月24日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我们都知道,中秋节寓意着“团圆”,人们赏月、吃月饼,向亲人寄托思念之情,成了家家户户的传统。
中秋节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吗?中秋节和月亮有什么关系?除了吃月饼,人们还有什么庆祝仪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中秋节好玩的文化传统。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为什么中秋节和月亮有关?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
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为什么中秋节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
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逐渐消失的中秋节习俗
北京:供奉兔儿爷
兔儿爷是什么?标准的兔儿爷,扮成京剧中武生的打扮,金盔金甲,外裹红色战袍,下是海水江涯的装饰,脚蹬厚底靴,还要以黑虎作为坐骑。只是那长耳和三瓣嘴作为兔子的基本特征无法改变,所以民间戏称为“长耳定光仙”。
老北京人,一到八月就要供奉兔儿爷。早年间,民间流行着一个关于兔儿爷的美好传说:话说有一年八月,京城闹了瘟疫,一下子病倒了许多人。十五这天,嫦娥借着月光,见到了京城百姓的不幸,就派玉兔下凡相救。玉兔化作一位美丽的少女,降临京城,挨家挨户为人们治病。她奔忙了一整夜,救治了很多人,自己也累昏了过去。等她醒来时,天已大亮,人们围着她,目光中充满关切。原来,她刚才昏过去后便显露原形。她把原委告诉了大家,并向大家告别,飞向飘茫的云端。后来,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京城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感恩玉兔救病之恩。
其实早在清代,中秋这一天,皇家众人还佩带“玉兔桂树”等应节荷包。除此之外,宫眷们还常从集市买来兔儿爷供奉。兔儿爷是民间叫法,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
江浙一带:观潮
除了中秋赏月外,观潮可是中秋时节,最盛大隆重的事。观潮所看的河流,就是有名的钱塘江。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最早兴起在汉代。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越来越流行,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到达了顶峰。
至今,中秋观潮的习俗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的8月18日,是观潮的最佳时期。
广东:树中秋
“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
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行头多样,鱼龙灯、鸟兽灯、花果灯等,也可砌成“贺中秋”等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彩旗、银铃等,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安徽、福建、江西等地:烧塔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并且多表达“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的含义。瓦塔形状有“圆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圆形塔寓意为“中秋月圆人也圆”,一般有亲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设圆形塔、方形塔状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达;多角形塔寓意生财多道,生意兴隆。
香港:舞火龙
关于中秋舞火龙的起源,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据说舞了火龙后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以前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现代以藤草、榕树叶等制成,一般龙头约50公斤。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还有哪些国家过中秋节?
除了我们中国以外,还有哪些国家过中秋节?主要包括中国古时候的一些附属国和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日本
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但是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韩国
在中国,中秋节更多的是一种家庭亲情的象征,合家团圆,共赏明月。但是在韩国人,中秋节却是一个丰收和感恩的节日,数百万韩国人回到家乡会见亲友,参加传统的家庭仪式。所以英文亦把朝鲜半岛的中秋节叫做“韩国感恩节”。类似我国吃月饼的风俗,韩国秋夕要吃松糕。秋夕前一天,韩国人喜欢一家大小一起做松糕。松糕的形状有好几种,而最流行的是饺子形状,用新米磨成的皮,花生、红豆、栗子、大枣等材料做成的馅儿。
泰国
中秋节在泰国被称为祁月节。在这一天,泰国人的庆祝仪式是去庙里拜观音,因为在泰国文化中,观音是保佑全家平安的。不过,泰国人的中秋节,吃甘蔗和桃子。而且在泰国历史上,中秋节经常发生火灾。曾经很有名的灯火晚会,如今已逐步取消。
马来西亚
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一些华人社团近日举行了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越南
越南人的中秋节以孩子、鲤鱼为贵。“阿贵”相当于越南版的嫦娥,相传阿贵得到仙树后,未遵仙训,用污水浇树,结果仙树腾空飞上月宫,阿贵因手拉树根,也被带往受责。晚上彩灯齐放,传说是条鲤鱼成精后害人,包公为救民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之。于是,孩子们都在中秋晚上听“阿贵”的传说,还会提鲤鱼灯出游玩耍,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
-Theend-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爸爸妈妈们:
你们当地是如何庆祝中秋节的?
你们怎么和孩子一起过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