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月亮文化 >> 致中秋小时只知月饼甜,长大才懂人生难
年少时,读《水调歌头》,偏爱“千里共婵娟”,因为觉得浪漫。
年长后,再吟《明月几时有》,更爱“但愿人长久”,因为觉得温暖。
今日中秋,回首过往岁月,盘点人生半载,想起远方亲人,忆起流年疫灾,不胜嘘唏,感慨万千。
但愿人长久。
胜过千万言。
Part.1
秋粮像小山一样,一座一座堆满村头晒场;稻草像包子一样,一垛一垛立在院前树旁。玉米棒一挂一挂地,提溜在门口房檐下。红辣椒一串一串地,倒垂在老屋的窗棂上。眼看夕阳染红了半边天,我忍不住跑到村口张望:“买月饼的妈妈,怎么还不回来,买了啥馅儿的月饼,让我赶紧尝尝!”夜幕一点点吞噬村庄,村口出现母亲的脸庞。我看着她手中,油纸包裹的铁饼般的月饼,馋得直把口水淌,仍装出一副懂事状:“到了晚上,我们再把它切开,一家人坐到一起,吃月饼,看月亮。”夜渐凉,衣渐长,秋粮堆满场,月饼香得心慌慌,母亲尚是美娇娘。那一天,也是中秋。多年后,我逃离故土,定居他乡,呆呆地站在超市的货架旁,看着精美到陌生的月饼,想起的是千里之外的故乡,和满头白发的亲娘。原来,所谓亲子一场,不过天上月亮。父母康健,故乡路长,月缺之时亦是月圆之日。父母老去,故土难回,花好月圆不过梦幻一场。Part.2
石榴裂开鲜红的小嘴,耷拉在院前的枝头上;山枣穿上红色的大袍,在树梢上红得发亮。邻居家的核桃树,褪去青衣露出褐色实囊。我和兄弟姐妹一起,像猴子一样爬高上低,摘石榴,打红枣,砸核桃,等待晚饭后看月亮。我们每人舔着一块冰糖青红丝的老月饼,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大哥说,他最大的梦想,是当月饼厂的厂长。小妹说,她最大的愿望,是去供销社卖衣裳。我望着头顶的满月思量:月亮上,是不是真有玉兔?桂树旁,是不是真有吴刚?月光亮,月饼香,小院菊花黄,兄妹月下捉迷藏,梦想还在来路上。那一天,也是中秋。多年后,兄弟姊妹为了生计,颠沛流离,远走他乡,一年也难见一场。偶有团聚,忆起当年月下捉迷藏,说着说着,泪水悄悄溢出眼眶。原来,所谓手足情深,不过年少月光。清辉短暂,暗夜漫长,十载共度好时光,半世无处诉衷肠。蓦然回首,白发染鬓,余生不长,兄妹老成父母状。Part.3
邻居老阿婆,蹲在秋阳下做花灯。不知谁家的桂花酒,惹得整条巷子浓香。我晚班归来,踩着一团一团树影,回到租住的地方。和他坐在月光下,吃月饼。窗外万家灯火,屋内橘灯晃动。忆起已逝的青春时光,和没能实现的光辉梦想,我们突然向现实投降:“要不,咱们结婚吧,就定在即将到来的深冬。”小巷长,树影晃,满院桂花香,爱情熬过相思泪,一人从此变一双。那一天,也是中秋。多年后,当皱纹爬上我的眼角,白霜涂满他的双鬓,我们坐在新家月光下,感叹岁月无情余生不长,只觉得结婚当年的月亮,格外金黄明亮。故乡远了,老屋塌了,父母老了,兄妹散了,孩子大了,我们在磕磕绊绊中,老成彼此的模样,也活成彼此的守望。原来,所谓夫妻一场,不过心头月亮。十指紧扣,两心相照,用细水长流的微光,焐热这一世的冰凉。Part.4
小时只知月饼甜,长大才懂人生难。小时只道时光慢,长大才懂岁月短。小时爱读千里共婵娟,长大只盼身边人康健。多想回到少年时,赏月,吃饼,家人健,心有装有壮志和豪言。如今孤独在异乡,对着月光低声叹:明月时时有,何必问青天。不访天上宫阙,也知是何年。人若顺遂康健,自有陋室小院,足以避风寒。只要心安然,胜似去仙间。白米粥,粗粮饭,星月亮,夜空蓝,不为名利烦。放下得失,万事皆作秋风散。人有离合悲欢,月有晴阴缺圆,不必求两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S:
这是一篇旧诗文。今晨修改后重发。
这是一个人和一个家的故事,也是一群人和很多家的中秋。
年,我们都经历很多,从疫情、水灾、人祸,到各种伤离别。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理解:
但愿人长久。
中秋安康,朋友们。
我爱你们。
谢谢你们陪我一年又一年。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本期荐读
本文作者
闲时花开(ID:xsha):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点击下方按钮,围观娜姐日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