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月亮文化 >> 李白与我们的中秋节有什么不同?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注:这个是百度百科的解释。我理解的中秋,就是万家共赏一轮月,共用不一样的心情思念的一天。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主要写的客居他乡,睹月念家的思念之情。那么问题来了,李白要过中秋节吗?
于是认真的查了一下,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成为与元旦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那就是,李白要过中秋节了?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写下了《静夜思》。身处异地的他,在那个孤寂的夜晚,辗转难眠。皎洁的月光直射到床前,让原本秋高气肃的庭院,分外凄寂。月色吸引着他抬头看看,秋夜的天空是如此的洁净,对孤客来说,最容易触动绵延的情思,使人感到凄凉孤寂,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他在思考什么呢?我们来大胆的设想一下:
月光如银,他坐在于庭院内牵牛花花架旁,两杯浊酒,与佳人相对而坐,默默无语,借着皎洁的月光相互凝视着,时而调皮的微笑,时而静默……孩子在屋内呼呼的熟睡,偶尔翻身,小脚敲打着木床咚咚作响。这一刻,他是在想这个场面吗?
写到这里,看看热闹的那一拨人,可能要骂我了。说了半天废话,到底李白怎么过中秋的呢?
李白这样过中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仙诗很多,从这几句,判断出,诗仙经常在月光下思人。或许,他的中秋节,就经常在这样孤独的夜晚中度过吧!
悲天悯人,喝的醉伶仃的诗人,或许只有在醉了后,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而我们,活在这个壮志不酬的年代,可以在一夜之间飞奔到我们想去的地方,与相爱的人相见,与家人团聚,这都不是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最幸福的地方吧……
科普了半天,最想说的是:中秋节快到了,云南倍思亲食品有限公司愿您全家幸福,团团圆圆。
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