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活动 >> 闽南的这些中秋习俗,你知道几个呢
中秋是国人怀乡思亲的传统节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些习俗虽然已不复存在,但是非常值得我们回味和追忆。拿好小板凳,听番茄讲讲泉州过中秋都有哪些习俗吧~
闽南中秋
1.拜月娘妈
泉州人将月亮称为“月娘妈”,每年中秋,妇女们都会带着孩子“拜月娘”。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庭院、楼台、花圃等处安排香案,供上柚子、龙眼、月饼等物,焚香祈祝。长辈们还会特别叮嘱孩子们不要用手直指“月娘妈”,不然要当心被割掉耳朵的哦~
2.赏月
月是故乡明,中秋赏月是泉州由古至今的习俗。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园圃、阳台或屋顶,沏上一壶香茗,对月当歌,边尝饼品茗,边聊天叙旧,不亦悦乎!
3.送月饼
中秋佳节,全家老少一起品尝月饼,实为天伦之乐。除了自家尝饼之外,亲友间还相互馈赠,以示友好和关爱。关于送月饼的习俗,有这样一个故事:元末,朱元璋与元兵厮杀,屡遭败仗,其军师刘伯温献计,命令兵士装扮成道士分赴各地,扬言天将降灾,要人们于八月十五同挂明旗;因恐泄密,便把消息写在纸上藏于饼中,分送亲友。大家如法炮制,相互传递。元兵见家家户户都挂着明旗,便溃败而逃。朱元璋即位之后,下旨令民间中秋送饼,以作纪念。
4.吃番薯芋
中秋节前后正是番薯芋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芋头又香又松,泉州人很喜欢吃。“芋”在闽南话中和“路”、“护”谐音,俗语中有“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工作出路)”的说法。此外,芋头往往是一个大芋头周边连着很多小芋头,在闽南人看来这寓意着多子多孙。中秋团圆时吃芋,寄托着人们庇佑子孙、人丁兴旺大团圆的美好期盼。
5.博饼
相传,博饼是郑成功为宽慰士兵的思乡之情而发明的一种游戏,后来逐渐在民间流传。每到中秋,泉州的大街小巷都会传出阵阵骰子撞击瓷器的清脆声响。
6.游笋江
“笋江月色”是旧时泉州八景之一。传说中秋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笋江桥中,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一轮皓月;而午夜时分,在笋江粼粼清波中,可见水中映出清源山和紫帽山的倒影。于是人们总是在中秋之夜,踏着皎皎月色,迎着融融江风,三五成群,相约游江。
7.烧塔仔
过去中秋,闽南孩童有烧塔仔的习俗。他们聚集在一起捡拾碎砖旧瓦,叠成塔的形状,盖到七层就不会往上高了。每层都留出很多空隙,把柴草放入其中点燃,火便从空隙吐射而出。待砖瓦被烧红时孩子们又撒上盐粒,顿时“噼里啪啦”之声不绝于耳,非常有趣。相传,“烧塔仔”的习俗源起元朝末年,当时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相约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后来便成为中秋习俗相沿下来。
8.放“孔明灯”
中秋之夜,放飞孔明灯也是泉州人的一种乐趣。代表招财、镇宅、保平安、求事业、求婚姻子嗣等心愿的孔明灯,在夜色下徐徐上升,与空中明月交相辉映,既放飞了孔明灯又放飞了心愿。
9.敬田头
在旧社会,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收成好坏关系到全家人的生活,因而农民总是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中秋这一天,人们会用篮子装着已蒸煮的番薯和芋魁,分别到自家的田头地角去祭敬,以期来年获得好收成。这是一种充满田园风情的节日祭奠活动。
10.听香
“八月十五,听香吃芋”,其中“听香”说的就是泉州中秋的一个习俗。中秋夜,想祈求神明指点的妇女,会到附近的土地庙或其他庙宇,点上一炷香向神明表白心事。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以第一句入耳的话作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判别问卜的结果。这种习俗虽然带着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却含有猜谜般的游戏成分,因而劳动妇女乐而为之。
中秋赏月好多习俗番茄也是才知道,不知道大家看完有没有觉得很涨姿势呢?中秋节难得和家人团圆,泉州有几个赏月好去处,和家人一起前去赏月吧~
1.清源山
伴着凉风,天湖水映着月光,欣赏一潭月色。每年,清源山都是泉州人赏月的优先选择。
2.大坪山
摄影/HOT戴
站在郑成功塑像附近仰望,远近高楼、灯光,色彩斑斓,如梦如幻。赏月之余,还可以饱览全城夜景。
3.西沙湾
西沙湾以细沙碧海闻名。踩着细沙,听着海风,全家人一起看海上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相当浪漫的事。
4.东湖公园
看湖中七星与空中明月相映成趣,遥想古人在湖畔赏月吟诗,颇有一番意趣。
5.西湖公园
一轮明月在碧波荡漾中泛起波光浩渺,熠熠生辉。
6.笋江公园
旧时笋江桥月色就是“泉州八景”之一。每年中秋,只要天气晴朗,在江中可以看到明晃晃的月亮,很有意境。
7.永春百丈岩
每年中秋佳节恰逢马氏仙姑的圣诞日,百丈岩迎来朝圣高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天上的星星与庙宇的烛火相映成趣,山下一片万家灯火,妙不可言。
来源:泉州晚报、泉州网等;图片来自百度
城记
第16期
微泉州综合出品
赞赏
长按美丽黄皮肤行动用什么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hd/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