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起源 >> 唐诗中的中秋节趣说唐诗02期大型公开
小学生的爸爸妈妈们估计都注意到了,语文课本变脸了,语文课时明显增多了,每周语文课在8~9节,另外还加入了笠翁对韵了呢。这其中的含义你get到了么?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中,北京一个妈妈说她娃的一项暑假作业是背诵80首古诗,一位广州妈妈说背诵20首古诗,一位上海妈妈说背诵40首古诗,但是老师不讲。这样真的好么?把孩子背得想吐、背得再也不想多看一眼古诗词,真的好么?
最有趣的唐诗课幸好,我们除了有让背背背的老师,我们还有楚子老师,将每一个诗人每一首古诗,讲成一个生动的故事,或慷慨激昂,或凄凄美美,或婉约动人,或个性张扬,将唐诗的美揉进我们的眼睛里、耳朵里、骨髓里……
听楚子老师讲诗,犹如跟着楚子追“唐剧”(戳一下阅读)。
本来是给孩子们报的课,但是妈妈们在作业群里也积极发言,积极做作业,甚至为了对一个好对子,夜不能寐。这样的课程简直就是老少通吃呀。
布置给小朋友作业的同时,还不忘给家长布置点作业,全家一起学诗作诗,多有雅意呀!
第1期唐诗课结束以后,群里问的最多的就是,第2期啥时候开课。这种望眼欲穿的等待,这种求学精神,让人感动。
应第1期学员的强烈要求,本公开课讲一讲有关中秋的诗,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赏月赏景写诗的呢?又有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中秋故事呢?
楚子说我不知道目前有多少人,中秋节会吃月饼。我很担忧中国人把节日都过成了吃货的节日,时间长了,节将不节。因为我仔细查过我们的端午和韩国的端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人家的端午在年就被成功确认为“无形文化遗产”?我们的年才申遗成功?结果发现,我们的端午,可怜得只剩下粽子了。
那么,中秋,对于中国人,除了月饼之外,到底还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从唐诗宋词中,去发现中秋的文化基因吧。年的重庆,当时的政府就把端午节定为“诗人节”,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设想把中秋定为“思念节”呢?
在中秋节前后这个美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趣说唐诗——唐诗中的中秋节
青青莲子试听课
讲师:楚子
楚子老师
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著名国学大师莫砺锋的同门师弟。历任《焦点》杂志编辑部主任、深圳都市报副总编辑、深圳手机报总编辑。偏执的古诗爱好者,擅长以说书的方式,讲述最严肃的理论。他的课风趣幽默,故事听完了,唐诗也学好了。
课程时间:
年9月18日本周日19:30~20:30
适合年龄:
小学生、初中生及感兴趣的成人
课程内容:
《望月怀远》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中秋节不为人知的故事
课前任务:想想你所知道的有关中秋的诗
上课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