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起源 >> 国色晕染今明月,福至团圆中秋节
今天(农历八月十五日)
是中国人的团圆佳节
中秋节
“中秋”,又称“月夕”
始见于《周礼》
早在春秋时代
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中国民俗——中秋节纪念银币
后来逐步传到民间
《唐书·太宗记》载
“八月十五中秋节”
到唐朝初期
中秋成为固定节日
中国民俗——中秋节纪念银币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
到明清时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节日之一
也是仅次于春节的
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奔月。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
黄河文化金银纪念币(第2组)
——嫦娥奔月(银币)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中国丁卯(兔)年金银纪念币
——双兔图(金币)
中秋节习俗
祭月、赏月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如今,赏月成为中秋佳节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吃月饼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人们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月圆之意付诸于月饼,寓意月圆人圆。
观潮
观潮可谓是除赏月外中秋的又一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中提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中国传统文化金银纪念币(第1组)
——钱塘江畔六合塔(金币)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望月中丹桂,闻阵阵桂香,酌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
燃灯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用纸扎成大型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亦或是在江南,将做好的船灯放于水中,寄托人们美好的祝福。
玩兔爷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金银纪念币(第1组)
——兔儿爷(彩色银币)
品读中秋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琵琶仙?中秋
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
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
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
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
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中秋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自古以来
就寄托着中国人的思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
乡愁在此时又浓了几分
愿你思念的人平安长久
愿有人与你一起赏圆月
愿有人与你共婵娟
今天是中秋佳节,
中国印钞造币
祝您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祝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
部分图片?摄图网
编辑:周博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