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苏轼的阳关曲,写于中秋佳节,满是离别

发布时间:2024/4/1 14:47:57   点击数: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8347.html
《阳关曲》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喜欢诗词的朋友一定不陌生这首诗,它写于中秋团聚时,却字字满是离愁情,而且这首诗还成为了后来悲惨经历的语言,这是怎么回事呢?上任密州后的一个中秋,苏轼兄弟二人相会,苏辙写下《水调歌头》,当时王安石的新党失势,苏辙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只身一人带着进呈皇帝的重要奏章匆忙出发了。苏轼就在密州为弟弟送行,一句“举杯消愁愁更愁”,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一个月以后,苏轼又写下一词《画堂春》: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这首词的上片,苏轼追溯五年前和弟弟苏辙一起游陈州的场景。那年苏轼被外放到杭州通判,他去杭州上任时途径陈州,而苏辙就在陈州任职。兄弟二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们经常去陈州柳湖划船,到傍晚时分才回去。湖面就像镜子一样平静,看着夕阳静静地映在水中,兄弟俩边走边聊,一路上谈论着家事,国事以及各自未来的前途。咱们再看文章开头的《阳关曲》,本来是一首诗《彭城观月诗》,用《阳关曲》唱出来却成了词。主要表写了苏轼兄弟二人再次相聚的难得。苏轼在调离密州时,就职前他先去了一趟京城开封,在京城与多年不见的苏辙重逢。苏轼改任徐州太守,苏辙随苏轼来到徐州,一直住到中秋过后才走。对于兄弟二人,这段时光是弥足珍贵的,而且二人还在一起过中秋赏月。而在月下同酌、赋诗作对就好似在梦境一样。苏轼一首《阳关曲》,苏辙一曲《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相逢总是与离别紧密相挨,苏辙心里在想,中秋过完,自己就要和哥哥告别了,前方仕途难测,担心他和哥哥千万不要怀才不遇,后半生更是要流落天涯。苏轼也在这时想到“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在最幸福的时刻,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的都是:今夜的美好不是永远的美好,今夜的月亮明年又要飞越千里了,这是多么伤情的离别。命运的残忍恰在于两人的悲观预测竟被后来的事实验证了。既是命运悲惨,苏轼依然没有觉得悲伤,并料到自己一定会有喜事来临,同时也显示了他的豁达,兄弟二人心心相依,走过了风风雨雨相互安慰勉励。苏轼的词非常的有趣,但有他的胸怀,纵看苏轼的一生,跌跌撞撞,大起大落。但是他只把这些当成人生的一种经历,依然保持洒脱的心。今天读《苏轼词传》让人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中收集了苏轼的词作,词结合当时的背景和观念,对苏轼的生平际遇,社会活动等等进行了深入和解析,让一个鲜活的苏轼就站在你的眼前。当你真正走进这位“性情中人”的一生际遇,再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佳句,更是让人感慨万千。除了《苏轼词传》这套书中还收录了《辛弃疾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作品加史料,让一个个文人的传奇人生再现,体会了他们的豪情壮志,爱恨情仇的情怀。描述了男儿的忠贞性格。这并不是单纯的学术分析,也不是简单的诗词赏析,每一篇都如同一颗颗明珠,通过生平简介作者把它们一个个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在赏析诗词的同时还进入了诗词的意境之中。喜欢诗词的朋友点击下方即可拥有《辛弃疾传》、《苏轼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D仓央嘉措诗集苏轼全集辛弃疾纳兰若容李清照精选¥7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qy/146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