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捞月亮,煮月亮

发布时间:2025/4/15 13:41:50   点击数: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读古诗词时,不觉沉醉在纳兰性德所营造的中秋氛围里。翻看日历顿感时光飞快,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中秋于中国人而言,是民俗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饱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就像明朝徐有贞说的那样,“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每个人在中秋,都经历着情感的积淀;每个人在中秋,都释放着期盼团圆的情感。

站在中秋的门楣,望见岁月的过往。如今生活在小城,时光的幸福感是满满的,父母也与我同居小城,享受晚年的安康。但是唠家常时,父母多次提起乡村的日子,越到中秋时分,越发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

那些年乡村的中秋没有多少仪式感,只算是节假拼盘中并不显眼的菜肴。土生土长的乡村人,看惯了家乡的秋月春风,所以那些怀乡之情、念家之意、乡愁之旅,从未体验是何种滋味。那时,乡村生活清苦,几块月饼就能让一家人欢腾。不过,那年母亲一个意外的举动,让中秋的月亮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对于中秋月为何如此之圆之亮,无法给予她的孩子正确答案——她的故事里有许多唯美的神话传说,也让我们对月亮里的世界充满幻想。中秋时节,皎白的月光会让母亲高兴地哼起歌来,我们也跟着她的节奏学着唱。在学校学了“猴子捞月亮”的课文,我们总想试试“捞月亮”是什么感受。母亲知道我们的想法后,就在院子里准备了一大桶水。当月亮欢欢喜喜地踱步到夜空时,我们聚在大桶前盯着水面,一轮白月明晃晃地浮了出来,仿佛从天宇跌落凡间,天上一月,水中一月。弟弟急不可耐地伸手去捞,水波漾处,立刻闪闪点点;妹妹喊着“捞月亮喽”,一边喊一边捞,水花飞处,月影化作欢快的笑,荡漾在庭院里。这是中秋最美的情调了。

父亲走到屋外,他想洗洗头,让母亲在庭院的铁锅里烧些热水。母亲往铁锅里舀了些水,开始点稻草烧火。不一会儿工夫,热气从铁锅里钻出来,一锅水沸腾了,母亲惊奇地喊道:“孩子们,快看,我把月亮煮了!”正玩着捞月亮的我们连忙跑到铁锅处——果不其然,月亮在冒着气泡的铁锅里被煮成细碎的模样。再添把火,水沸腾起来,月亮更是碎成千般模样。火熄灭了,铁锅里的水平静下来,月亮又恢复了一张光洁丰润的脸。我们重复这样的动作,月亮碎了圆、圆了碎。一锅热气,一锅月亮,还有一地月光,以及整个庭院的欢声,都在我少年的时光里,赋予中秋别样的趣味。

此后,每年的中秋佳节,我们总会在院子里做同样的游戏。月光泻地而来,满院生辉,锅中煮月的氤氲,润贴着乡村的夜晚。此时,天地间仿佛只剩下我家的庭院,天上的月是我家的月,乡村的夜晚也是我家的夜晚,如此的中秋月夜在我记忆里经年不散。

搬离乡村后,中秋时节就是对故乡的遥望。儿时的兴趣早已淹没在生活的琐碎中,早已被生活的重担所沉积。在城里打拼的那些年,中秋夜一家人吃过饭后,看着天上又圆又大的月亮,不免畅谈起在乡村做游戏的一幕幕,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旧岁的怀念,有对远在家乡亲人的惦念。

年年中秋望月,而月似也懂得人心。其实,对一个人来说,不管离开故乡多远,不管岁月如何蹉跎,但对故乡的眷恋依旧在月光的映衬下变得愈发澄明。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金彦学校)

《中国教师报》年09月27日第16版

作者:陈裕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qy/159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