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闽清特色的中秋节习俗,有何特别看完

发布时间:2018-2-24 17:28:26   点击数:

?闽清中秋节习俗有何不同?

传统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闽清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也称“仲秋”或“团圆节”。闽清中秋节食品以传统的月饼、真酥糕和芋粿、灴泥鳅等为特色,过去盛行于闽清的猴饼已经少见。以月饼、芋粿等当供品在厅堂祭祀祖先的习俗仍保留。同时,八月初一至十五日又是闽清人祭扫祖墓的主要时段,称为“秋祭”。“秋祭”多有办“祭墓宴”,以缅怀先人、交流族谊。

重点来了!!!

闽清自古就有中秋扫墓习俗。

闽清中秋扫墓时间是固定的,即从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日始至八月十五日止,前后历时15天。在闽清,未到农历八月,或超过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没有人去扫墓的(闽清现代公墓及部分人时尚清明扫墓例外)。

闽清中秋扫墓一般有三个环节:

  清理墓园。闽清俗称“铲墓”,是闽清中秋扫墓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历史上,闽清都是用土葬的形式安葬逝去的亲人,并利用闽清多山的特点,把亲人的坟墓建在各个山头。建在山头的坟墓极易生长杂草杂木,常年饱受雨水冲刷。因此,每年的墓园清理显得格外重要。在闽清,每到中秋扫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荷锄带刀,到各个山头对先人坟墓除杂除草、清沟培土。

  墓前祭祀。俗称“祭墓”,是闽清中秋扫墓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每座墓园的杂木杂草和沟土清理完成后,前去扫墓的人把随身带的各种供品供奉在墓前,供品一般有鸡鸭、猪肉、米糕、水果及茶叶、水酒之类;同时焚烧纸钱,点燃条香、红烛和鞭炮;有的人家还在墓顶、墓肩及墓手处压纸钱。扫墓归来时,扫墓的人按风俗还要在墓前折些小树枝带回家中,插在厨房门框边上。

  亲人聚餐。俗称吃“祭墓酒”,是闽清中秋扫墓的第三个重要环节。在闽清,每年农历八月上旬中前期,一般是初一至初五,是各姓氏共扫祖墓时间。祖墓有初一墓、初二墓、初三墓等。所谓初一墓,系各姓氏在当地的始祖墓,始祖墓按俗须在农历八月第一天即八月初一日由同宗子孙共同祭扫。初二墓、初三墓,系各姓氏在当地的二祖墓、三祖墓,按俗须在农历八月初二、初三日由各支系子孙共同祭扫,依此类推。事实上,因祖墓多,在闽清,多数姓氏都是把二祖墓、三祖墓与始祖墓同日祭扫。为了联络宗亲感情,增进彼此了解与宗族的团结,在初一墓等祖墓共同祭扫的当天中午,各宗族一般都会集中扫墓宗亲到各宗祠共进午餐,即吃“祭墓酒”。“祭墓酒”有奢有俭,费用有多有少。其费用过去多由各姓氏宗亲均摊,近年因不少宗亲发家致富,也有由一人或几人全揽负责的。

闽清中秋扫墓-久盛不衰

中秋扫墓,是闽清人一年之中除过春节、端午节之外最被看重的一个习俗。它能久盛不衰并传承至今,应是“三合”(合时、合理、合情)使然。

  一曰“合时”,即合乎天时。扫墓习俗在中国各地都有,但外地许多地方多在清明扫墓,有的则在冬至扫墓。就时令节气来说,中秋扫墓要远比清明、冬至扫墓好。闽清多山,闽清历代先人都是土葬并把坟墓建在山上。每年清明至中秋,是草木生长最旺期。如果清明扫墓,在那个时节清理墓园显然太早,用不了多久坟墓又将是野草萋萋,一派荒芜;农历八月已进入秋季,多数草木生长期已过,且多数草类种子还未成熟,此时给墓园清除杂草,清园后的坟墓将有大半年以上时间不见杂草,一派洁净;如果冬至扫墓又太迟,冬至时野草种子均已成熟落地,春回大地萌长后,墓园很快又一片荒芜,且荒芜期几达一年。

  二曰“合理”,即合乎事理。闽清人历来以农为生,农事是有极强季节性的。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即中秋日前15天,正是闽清农村农事清闲时期夏收秋种结束,冬收冬种未至。这样的农闲时节,农民可以挤出时间为先人坟墓进行祭扫,也有时间借着扫墓之机与宗亲聚谈。

  三曰“合情”,即合乎“人情”。中秋节是团圆节。每年八月中秋前,对先人的坟墓进行祭扫,是对先人的一种感恩与缅怀,同时又让在世亲人与本已阴阳两隔的先人在中秋团圆时节,心神交汇,梦幻团圆。这对生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感情寄托与心灵慰藉。

分享给不了解这个习俗的闽清人!

最后:提前祝闽清人民中秋快乐!

点击红色







































白癜风治愈花多少钱
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qy/83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