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习俗 >> 月雅中秋丨赴一场诗词画作的文化中秋宴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翩然而至,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里,不仅有拜月、团圆的习俗,更有许多绮丽的故事、婉约的诗词和唯美的画作。古往今来,这轮皎洁皓月照亮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今天,让我们远离喧嚣和浮华,把盏对月赴一场与诗词画作的文化盛宴!
宋代马远的《月下把杯图》
白云涌处酒楼丰,歌舞喧时烛火红。远客合当惊望眼,此间欢乐也无穷。西行日月复何追,且趁飞花把酒杯。倘若前程不尽意,请教归雁带书回。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
马远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的画院待诏。出身于绘画世家,渊源家学,师法李唐,其山水尤为突出,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刚健,大斧劈皴,水墨苍劲,笔法雄奇,意境深邃清远。存世的画作不多,每一幅都堪称国宝。
这幅《月下把杯图》描述了中秋团圆的景象、共沐月光、把酒言欢的景象,仿佛人生的所有都让它尽随这杯中的酒吧!今宵只求一醉。
明代沈周的《有竹庄中秋赏月图》
少时不辩中秋月,视与常时无各别。老人偏与月相恋,恋月还应恋佳节。老人能得几中秋,信是流光不可留。古今换人不换月,旧月新人风马牛。壶中有酒且为乐,杯巡到手莫推却。
沈周,字启南,晚号石田、石田翁,江苏长洲(今苏州)相城镇人。父祖辈皆隐居不仕,均工诗文,能书画。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画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并称为“吴门四家”。
这幅赏月图画面描绘的是沈周在其居所“有竹庄”内的平安亭与友人中秋饮酒赏月时的情景。山水清胜,竹树桥亭,明月高悬,景致幽静。书法部分则是沈周满怀激情,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兴致勃勃地抒发其与浦汝正等友人中秋赏月时的复杂心情。老人赏月,未免感伤。人生能得多少个中秋,几度夕阳红?
清代无名氏《红楼梦》插画凸碧堂中秋赏月
《大观园图》,是清无名氏画家根据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创作的小说《红楼梦》创作的绘画作品。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是写中秋赏月场景。中秋来临,贾母兴致很高,她并不知大观园初被抄检,贾家已经危机四伏,吩咐把家宴摆在大观园,先在嘉荫堂布置灯彩,又将宴席移至凸碧山之峰脊上,击鼓传花,讲笑话,赏桂饮酒……已然成为贾府树倒猢狲散前的乐事。
郎世宁《雍正圆明园十二月行乐图》之八月赏月图
《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出自两百多年前郎世宁画家之手迹,经历非凡沧桑的岁月,经过数代先人精心保护至今,丝毫无损,已经是一个奇迹。属中国无价之国宝。
图中的宫廷建筑耸立壮观,山水相伴,境界隽秀,视野开阔,树影迎风飘拂。画中描绘了中秋节的夜景,雍正皇帝特立离台,与妃子大臣一起张设盛宴,观赏着月色。闺中女乐,吹奏着琴笙,帝王之家一派融融景象。
和,是一种信仰!
“家和万事兴”是为家族精神的本初要义。传承的价值理念,积小家为大家,积大家为国家,家族文化世代相传,丰厚精神财富得以传承,中国百年家族亦能得以滋养。傳承東方家族文化,滋養中國百年家族。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节日的习俗一直在变,而举家团圆的愿景从未改变,如今,在太和·鸿艺会首席家族文化俱乐部,将为您开启礼序生活典范,为家族会员承办家族盛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