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深圳沙头角吴氏鱼灯舞民俗博物馆今日开馆

发布时间:2017-3-3 7:52:45   点击数:

  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真正展现沙头角鱼灯舞的传承和发展。

  盐田区沙栏吓村吴氏客家人世代相传并传承至今的沙头角鱼灯舞,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12月18日,集中展示沙头角鱼灯舞传承和保护历史的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是深圳市首个以国家级非遗命名的博物馆,也是盐田区第一家社区博物馆,馆内陈列分“吴氏源流与鱼灯舞的起源”“保护与传承”“艺术特色”“民俗事象”“民间交流”“走出国门”六部分展示内容。

  而位于中英街的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开放后,也将为闻名遐迩的“一街两制”中英街增添一个最接地气的文化观赏好去处。

  传承是情怀保护是重任

  沙头角鱼灯舞是沙栏吓村吴氏祖先世代相传的传统民间舞蹈,至今至少有三百多年历史,不仅传承了客家传统民间文化,文化元素极强,而且舞姿独特、观赏性强,凸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长期也是深港两地互相合作交流的桥梁,是两地居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活动传统形式。

  沙栏吓村村长吴天其是广东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他担任村长后即发动村民对鱼灯舞进行抢救性挖掘和整理。他组织老艺人回忆鱼灯造型动作等,寻找艺人扎作鱼灯道具、整理乐谱等。组织动员传授村里中青年人重新组建起沙栏吓鱼灯舞队。经过众人努力,年中秋节,沉寂了40年的鱼灯舞在中英街回归广场隆重上演,传统的鱼灯舞艺术重现异彩。

  当谈到鱼灯舞传承的现况,吴天其感慨道:“传承鱼灯舞是一种情结,是一种对沙头角的情怀,我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文。”

  与吴天其一同投身于文博事业的是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的创馆馆长孙霄,退休后现担任鱼灯舞民俗博物馆顾问一职。当年,两人曾随着吴氏家族的迁徙路线进行实地调研,考察鱼灯舞的由来。孙霄谈到,现在全国正处于“文博热”“文化热”的良性氛围中,中英街影响力大,相信“非遗”沙头角鱼灯舞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会越来越好。

  事实上,早在年,“沙头角鱼灯舞”就入选了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沙头角鱼灯舞”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在传承鱼灯舞文化方面,盐田区已通过建立大学生非遗文化志愿服务基地,定期到深职院传授鱼灯舞,还在区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开班授课,通过努力,逐步实现了“非遗”进校园,进军营;开展节日文化,加强学术研究,开设保护论坛,不断创新鱼灯舞的传承方式,更专业、全面地保护文化遗产。

  馆藏六部分内外齐发展

  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位于沙栏吓村村委二楼,多平方米的展区共分为六个部分,不仅介绍了沙栏吓村的历史,馆内还展示了当地客家人的生活习俗。此外,博物馆还介绍了沙头角鱼灯舞保护与传承,展示沙头角鱼灯舞的文化轨迹,具体介绍了鱼灯舞的民间交流与在国际上的活跃身影。

  孙霄认为,博物馆是国际认可的文化机构,以博物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展示场所,能更好地保护文物和宣扬文化,而作为一个民间博物馆,鱼灯舞民俗博物馆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合作打造,能够增强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与此同时,由于中英街地理位置特殊,民俗博物馆的建立将加强深港两地村与村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展示和提升深圳文化品位。

  据悉,在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盐田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期间投入了配套资金以及人力和物力来保障该项目的顺利进行,直至今天开馆迎客。中英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沙栏吓旧村城市更新改造规划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回归广场等配套设施也有望升级,届时将更好提升中英街文化保护与发展能力。









































治疗白癜风中药
北京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xs/59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