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赏月赏诗,过中秋

发布时间:2018-2-24 17:28:26   点击数:

人生是一道风景,快乐是一种心境,春看桃,夏看柳,秋观菊,冬赏梅,愿幸福快乐伴随你,月圆是诗,月缺是画,日上灿烂,日落浪漫,祝愿大家

中秋愉快!

中秋

中秋节你在想父母,父母也在想念你……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一种熟悉的味道而思念,因为一个节日的气氛会想家,再坚强的人也有眼泪,漂泊在外的人都应该回家。

  

  中秋节(MidautumnFestival),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此时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为“团圆节”。

  1、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载于《周礼》,《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而关于其起源则有几种不同说法:一说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有关,或是与农业生产有关;亦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应起源于隋末唐军在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发明月饼,作为军饷发放军中,从而解决军粮问题。

  2、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秋暮夕月”,即拜祭月神,时至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等祭品,全家人在月下依次拜祭月亮,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有多少人切多少份,连大小都要一样。赏月的习俗盛行于唐代,至宋代,赏月之风更盛,并有“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之景,而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全国各地至今遗存相当多的“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该时期,中国多地则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时至今日,中秋赏月之风也没有绝迹。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此后也日益演变为中秋送礼的首选。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3、中秋节传说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4、中秋季诗词赏析

马上就要中秋佳节了,有没有准备好在明晚和家人一起坐在沙发上聊一聊自己的内心呢?在这样美妙的夜晚,想象古代的人们此刻又在干些什么?大都在吟诗作赋,其乐无穷吧。今天小编就来盘点那些描写中秋或者赏月时的绝美诗词~“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念奴娇·洞庭青草》张孝祥“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刘过“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李白“暑尘收尽,快晚来急雨,一番初过。是处凉飙回爽气,直把残云吹破。星律飞流,银河摇荡,只恐冰轮堕。云梯稳上,琼楼今夜无锁。便觉浮世卑沈,回翔偃薄,似蚁空旋磨。想得九天高绝处,不比人间更火。独立乾坤,浩歌春雪,可惜无人和。广寒宫里,有谁潇洒如我。”——《念奴娇宋》游子西“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君子之交,其淡如水。问余何适,廓而忘言。执象而生,咫尺千里。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大师病危前“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採桑子》吕本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唐寅《把酒对月歌》“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念奴娇中秋对月》文征明“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辛弃疾“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望江南·咏弦月》纳兰性德

您好,欢迎您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
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xs/84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