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习俗 >> 这些独特的中秋习俗,不知道就OUT了
今天就是中秋节了!
盼星星盼月亮咱终于迎来了下半年第二个三天小长假!
节日计划你列好了吗?
关于中秋的习俗你又知道多少?
在中国,
中秋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习俗了。
但其实在咱大贵州有着不少独特的中秋习俗你都知道是哪些吗?
“偷瓜送子”的习俗
贵州省不少地方,流行“偷瓜送子”的习俗。要是谁家不生小孩,村里好心的小伙子们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来到地里,偷摘一个大冬瓜,刻画出小孩的模样,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在冬瓜上,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一夜,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要是以后怀孕了,受瓜人便要好好感谢这群小伙子。此后,这对夫妇生育的孩子就叫“瓜崽”。但奇怪的是,但凡接受“瓜崽”后生育的夫妇,生下的孩子都是男孩。苗族的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侗族的偷月亮菜
贵州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习俗之
“摸秋”,是以前很流行的一个习俗。参与的主体主要是小孩子。
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甘蔗甜了,豆子黄了,柚子、桔子也熟了。
以前小时没什么吃的,到了中秋的深夜,几个要好的小孩子结伴,一起去“摸秋”,其实就是去田里偷点东西吃。那时大人们都会交待小孩子:出去“摸秋”,就是吃一点,不能吃得太多了,更不能把东西偷回家;二是不能害了人家,把人家田里的东西搞到乱七八糟,影响人家的收成。
对于“摸秋”,大多村民心里都很平淡,自己家里也有小孩子,吃点没啥,有的村民还高兴,认为小孩子到自家地里“摸秋”,是因为自己的庄稼长得好。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家各户东西都吃不完,中秋“摸秋”的习俗已基本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偷”。
习俗之
“赶天狗”,民间也叫“赶豺狗”。《余江县志》记载:烧瓦灯之后,小孩执火把(用稻草扎成的),在屋前房后行走,边走边喊“赶豺狗呀……”为的是保家里六畜平安;在以前,年长者还拿出鸟统、土炮,朝天鸣放,很是热闹。
后来,“赶豺狗”也慢慢变成了一个村庄的集体活动。在深夜11点左右,全村的青壮年男子,一起集合,从村口向外跑,要围着整个村庄跑一圈,跑的时候要敲锣打鼓,大家还要高声呼叫,有时还要拿竹杆,边跑边打地,就是要弄出巨大的声响,要把野兽吓跑。这样的活动仪式预示着整个村庄六畜平安、人丁兴旺。
现在,青壮年男子基本都外出了,这样的活动大多停止了。有的村庄还会组织几个在家的青壮年男子,在村口敲锣打鼓,举行一个简短的仪式。
习俗之
中秋拜月是已消失的习俗之一,在民间,有些地方也叫“请娘娘”。中秋拜月方式很多,或向月跪拜,或供月光神祃,但都把神像供或挂在月出方向,摆上供品,包括柚子、芋头、香蕉、菱角、花生等。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说拜月时,男子不能参加。由于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男子是不能给女子下跪的。月宫的嫦娥是女性,因此拜月时男子不能参加。
“拜月”,是一种很庄重的仪式。在夜深月明之时,四周寂静,择一清静无风之所,熄灭灯光,所有人端坐,心诚,不能有丝毫杂念,连小孩都不能大声喧闹,来回奔跑。“拜月”开始之时,必烧头香,点香烛,妇女先拜,儿童次拜。关于“拜月”,很多参拜的人都希望月神显灵,预示全家人幸福平安。怎么才知道“月神”显灵呢,主要是看香烛的火焰,如有微风吹来,火焰就会吹向一边,据说这是月神在开始显灵了;这时,大家又接着轮流去拜。更期盼的是第二步:妇女们会用手架着一个竹簸箕,在供品之上,据说“月神”在享用供品之时,竹簸箕就会有规律地不断“点头”,神乎其神。
其实,现在想一想,这个仪式只是一种心理感应,参加仪式有很多人,只要稍微走动,就会形成微风,香烛的火焰自然向斜;而架竹簸箕,考的却是耐性,时间长了,手会酸,自然就架不住,也就请不来“月神”。而请不来“月神”,大家又总以为自己心不诚。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迷信,一些年长的妇女去世之后,这个习俗也慢慢地消失了。
来源:多彩贵州网
赞赏
长按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治白癜风南京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xs/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