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活动 >> 闽南习俗闽南中秋特色习俗知多少月是故
八月十五,秋已过半,是为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今年的中秋,将上演“超级月亮”叠加月全食的奇观。小伙伴们,今晚准备好赏月了吗?
全国大部天朗气清,台风将袭东部沿海
中央气象台预计,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汉、江淮以及江南、华南大部等地天气晴朗或少云,是利于赏月的好天气。
在中秋节期间,西北地区、西南大部及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等地有小雨,其中内蒙古中部、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东部、云南南部等地局部地区有中雨。
此外,9月23日形成于西北太平洋的第21号台风“杜鹃”,中秋后的9月28日可能移入东海东南部海面,预计不会影响中秋赏月。
天象预报:超级月亮VS月全食
今年中秋月将与超级月亮和月全食相连,十分罕见。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27日也就是中秋节当天,可以观测到“超级月亮”加月全食的“双奇观”。自年以来,这样的“邂逅”只出现过5次,如果错过了今年,那可就要再等18年才能再次见到此番盛景。
9月27日晚,届时月球经过近地点,我们看到的月亮会比平时更大更亮。而那时地球又刚好挡在了太阳和月亮之间,月球无法向太阳“借光”,外加上大气折射等各种原因,所以月亮将会变得红彤彤。
附:中秋全国最佳赏月地图↓
9月27日晚间赏月地图(制图:澎湃新闻)
9月28日晚间赏月地图(制图:澎湃新闻)
闽南中秋习俗知多少?
01、中秋节“烧塔仔”中秋月夜下,晋江安海安平桥(又称五里桥)头,五六米高的砖塔里烈火熊熊,传递着从古至今的文化与渊源。
“烧塔仔”这项民俗活动在安海一带广为流传。据传此民俗始于元末,泉南建一元兵总营于九都鼓亭上(现安海镇界),上驻三千军,管辖分驻各村之兵。为反抗元兵残暴,当地百姓暗里组织,反抗元兵,订于中秋,建塔于鼓亭上,指挥泉南,见火为号,全部动手杀元兵,同时歼灭鼓亭上三千兵。
02、郑成功望月月上树梢高高挂,泉州市区大坪山山顶郑成功铜马雕像特别显眼,民族英雄郑成功远眺一轮明月,向着宝岛台湾的方向挥手。
中秋时节,大坪山成为海峡两岸同胞登高赏月的好去处,大坪山头这尊38米的铜马雕像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早在年,郑成功就曾经率军横渡台湾海峡收复台湾,时至今日郑成功挥手的方向仍是宝岛台湾,每逢中秋月圆,郑成功远眺一轮明月,也象征着海峡两岸期盼团圆、血脉相连一家亲的共同心愿。
03、中秋博饼博饼,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传承且特有的中秋传统民俗活动,除了赏月吃月饼之外,闽南地区的人民更喜欢用博饼来共度中秋佳节。
博饼(跋饼),是闽南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在闽南南安、晋江、石狮、安海有些乡镇也流传着的中秋节夺状元饼的习俗,其玩法与规则基本相同。
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命部将洪旭(时泉州府同安县人,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境内)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04、包金包银护子护孙中秋佳节吃月饼是一项传统的习俗,而在闽南也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包金包银算是一种较为有代表性的闽南习俗。中秋前后是番薯芋成熟的时候,古代泉州人以其为中秋的必食品。原来,地瓜是金黄色的,而芋头是白的,被闽台寓为“包金包银”。
另外,“芋”在闽南话中和“路”、“护”谐音,方言谚语中有“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工作出路)”的说法。此外,芋头往往是一颗“芋母”就能种出一窝的“芋子”,人常言“芋子芋孙”,谐方言音“护子护孙”,因此,中秋团圆时吃芋,还有着庇佑子孙、人丁兴旺大团圆的美好寓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