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中秋节历史上的浪漫与狂欢

发布时间:2017-6-9 16:17:35   点击数:
小神说唐代赏月的习俗首先从文人、富家、官员等上层社会兴起,很快流传到普通老百姓家中。古代中秋节不仅过得热闹隆重,而且充溢着浪漫格调与狂欢精神。舞草龙:沿袭自唐宋时期如今提到中秋节,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月饼。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温州大学教授黄涛说,其实追溯中秋节历史会发现,古代中秋节不仅过得热闹隆重,而且充溢着浪漫格调与狂欢精神。唐朝人非常喜欢月亮,八月十五这天月亮最圆,非常适合赏月,由此形成中秋节的起源。唐代赏月的习俗首先从文人、富家、官员等上层社会兴起,很快流传到普通老百姓家中。到了中晚唐,中秋节成为一个以赏月为中心习俗的节日。当时赏月不是独赏,而是全家聚集在一起,或者跟好友同僚相聚。如果月圆之夜有人还离乡在外,就会感慨月圆人不圆。为此,唐代的文人墨客给后世留下大量中秋思乡的诗词。“唐代社会风气开放,中秋节也比较浪漫。”不过黄涛说,今人往往认为有中国情人节之称的“七夕节”比较浪漫,但中秋节的浪漫显然更胜一筹,因为望月背后是远古时期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由此还衍生了大量民间传说。而“七夕”主要是节日背后的人神恋故事浪漫。到了宋代,中秋赏月的风气达到了高潮,发展成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回忆北宋时首都开封过中秋节的繁华景象时就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宋人赏月还要喝酒助兴。王孙公子、富家巨室纷纷登上高楼喝酒赏月,贫困之家就算是典当物品,也要换些酒来喝。中秋节当日,商铺的酒很快就卖光了。苏轼有名的《水调歌头》,就写到中秋节“欢饮达旦,大醉”。此外,宋代中秋之夜还有很多娱乐活动,例如人们通宵游玩,到处都是丝竹之声。孩子们也在街上通宵达旦地玩耍,夜市人声鼎沸,直到天亮还有人流连忘返。“宋朝时中秋节最隆重,简直就是全民过‘狂欢节’。”黄涛说。明清之后,随着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严苛,中秋节的习俗相对变得“沉重”,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主要习俗演变为团聚和拜月,唐宋时期那种赏月的浪漫抒情氛围、痛饮美酒的狂欢精神则逐渐衰退了。关于中秋和月亮的各种神话传说,也逐渐流传、积淀为民族文化根基的一部分,最终形成中秋节的主要象征:月宫、月饼、嫦娥、玉兔、桂树、桂花等。“现在过中秋节,全国很多地方已经没有历史上的热闹了。”黄涛认为,习俗最怕丢失,一旦遗忘几十年很多传统就难以找回来了。如今的中秋节成为商家营销月饼的好时节,受商业力量裹挟,月饼也反而成了中秋节最重要的元素。但实际上,现在月饼更多也是一种节日的符号象征,很多人不太喜欢吃。月饼的前身:汉代的胡麻饼黄涛说,月饼起源于明代,开始是拜月的供品,后来才演变为节令食品。月饼的前身是汉代以来的胡麻饼,直到明代,文献中才出现关于中秋月饼的大量记载。胡麻饼的制作技艺一直传承至今,有些地方还被当作中秋月饼。例如,浙江衢州市的邵永丰胡麻饼,是一种烤熟的小芝麻饼,又香又酥脆,微甜也不油腻,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口味。至今,每到中秋节,衢州街头的胡麻饼就供不应求。另外,浙江开化县音坑乡戴家村至今还会在中秋节时舞草龙,一连表演好几天,也是唐宋时期中秋习俗的“活化石”。据悉,戴家村自年前建村时,就有中秋舞草龙的习惯,草龙龙身插上密密匝匝的香火,舞龙时点燃全部香支,草龙变成“火龙”,月光下狂奔飞舞,极为壮观。文章来源:第一财经APP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hd/67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