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中秋节,历史习俗

发布时间:2017-6-10 16:58:31   点击数:

中国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送礼之风自古有之,时至今日,中秋送礼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指定动作之一。但是发展下来,送礼的观念渐渐发展成定势,亲友同事之间不外乎就送送月饼和水果,有的就送送茶烟之类的。其实有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中秋送礼除了联络彼此感情以外,是否可以为家人送上一份特别有心意的礼物?即使不是很贵重,但是关键在于心意无价。

  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的活动。但作为一个节日,中秋节盛行于唐朝,至明清时开始与元旦齐名,成为主要节日之一。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已经很多。《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做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秋之所以受到重视,科举考试被认为功不可没。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每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农历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因此,每到中秋,必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而送礼物给当年高中者也成为庆贺的形式之一,因此,中秋送礼正好顺应了当时的潮流。可以说,不管是送面饼还是其他东西,大家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美好祝愿。

  月饼固然是中秋节的主要载体,但在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选择也多了。最早体现在月饼身上的变化,就是豪奢的商业包装,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月饼的外壳由纸盒、铁盒一路升级到红木盒甚至水晶盒,而且还被人为地配上了一帮侍从———搭售的礼品。只是很多人都以为这种天价月饼,并不代表纯粹的传统中秋文化。

  现在很多人将中秋送礼的概念定位在以情义为重,譬如是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家人,简单地吃饭、喝茶、赏月,一家人围坐着聊聊天,说说贴心话,礼物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家人感受到一份贴心的关怀和情义,那才是过节的最简单含义。

  有了桂花,便能酿制桂花酒。人们对桂花酒特别感兴趣,祝酒时常饮桂花酒,诗人们常咏桂花酒。大家可知人间的桂花与桂花酒,从何而来?

  

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酒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天寒地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汉子,看样子是个乞丐。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个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仙酒嫂子为难了,常言说,"寡妇门而是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

  

果不出所料,关干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挑着一担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日,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上那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这瘫汉子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

  

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便他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儿时,思念能把远在天边的白月盘当做中秋礼物送给爸妈……

现在,思念起当年入梦时那柔软的床单是妈妈用手一尺尺织起来的,心里很暖和,也没有了在外孤单漂泊的失落,因为身边有了她,感谢这真心缘分,中秋能过团圆节了……

多年后,思念在走不动时能够与老伴儿手牵手,漫步在月光底下。中秋节到了:喊上儿女们回家,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节谈天说地待黎明……

你多久没有回家了,想家了给远方爸妈,报个平安,打个电话……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hd/67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