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中秋来历大起底,一起文化过中秋

发布时间:2018-3-28 21:20:27   点击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9月15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了,除了期盼的小长假,佳节的特色美食,计划的出游或者团聚,作为这个节日的“冠名商”——中秋,各位藏友们对它具体的来历与发展了解有几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起底中秋节的文化来源。

中秋节的来历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是在宋代。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都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秋节的地位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中秋节的地位可见一斑。

结束语

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以此为载体,更加亲民地借助节日的形式来传播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见证者,文化的继承就存在在我们日常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对待传统文化,不仅要知其然,更要了解其蕴藏在各种载体和形式背后的深层含义,充盈我们的内在文化素养,丰富自身人文内涵,成为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此,读者提前祝大家中秋节日快乐!

※如果觉得我们推送的文章不错,欢迎点赞留言转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在早期能治疗吗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yb/85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