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 中秋起源 >> IMF新兴市场风险加重中国今年经济增速7
IMF:新兴市场风险加重中国今年经济增速7.5
"全球经济活动整体加强,预计年将进一步改进,其中主要增长动力将来自先进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8日公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称,全球经济继2013年增长3后,预计今年将加速至3.6,到2015年到达3.9。而该预期较今年1月的预期各下调了0.1个百分点。IMF预期发达国家今明两年增长分别为2.2和2.3,并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分别下调0.2和0.1个百分点至4.9和5.3。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一季度中国已公布的经济数据不容乐观,IMF依然保持今明两年中国7.5和7.3的经济增速不变。虽然前景改进,但全球复苏依然脆弱,仍存在重大下行风险,而新兴市场风险已增大。报告认为,如果美国货币政策超乎意料地迅速正常化,或投资者避险情绪再度增强,可能出现进一步的金融动荡。这将导致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艰苦调解,可能产生散布效应和大范围的金融压力,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仍引领全球复苏目前来看,IMF在2013年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所出现的复苏动力已日趋显著。发达经济体普遍步入复苏轨道,财政重整正在减速,投资者对债务可持续性的耽忧有所和缓。银行逐渐走强。虽然世界还没有充分复苏,但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进程已被提上议程。虽然新兴市场对全球增长的贡献仍超过2/3,不过由于外部金融环境的不尽如人意,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活动表现或使人失望。发达经济体强劲的外部需求将有助于其实现出口增长的提升,但更严格的金融环境将抑制其国内需求的增长。"发达经济体复苏的关键因素是财政收缩的减少,和高度宽松的货币环境。"报告称。受助于活跃的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和充足的存货积累,201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速快于预期。作为西方经济复苏的火车头,美国复苏的基础较为稳固,IMF依然保持美国今明两年2.8和3.0的经济增长。虽然2014年伊始,意外的酷寒天气打压了经济活动,但私营部门需求的基本面仍保持强势,今年增速有望突破潜伏增长率。欧元区终究迎来了从衰退到复苏的转机,IMF将欧元区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分别上调至1.2和1.5。欧元区整体积极增长但内部表现仍出现差异,虽然国内需求已显示出初期的复苏苗头,欧元区增长主要靠出口拉动,而私人投资在全部欧元区还没有强烈恢复。与此同时,弱势国家公共和私营部门的高负债、金融分化状态将会遏制欧元区的内部需求。值得注意的是,IMF此次将日本今年的经济前景下调0.3个百分点至1.4,2015年保持1.0不变。IMF表示,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延续放缓,由于今年来其在全球生产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溢出效应也更加明显。而日本与亚洲新兴经济体一体化程度较高,且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因此其遭到的影响非常显著。金融危机的影响已渐渐消散,IMF则认为其他趋势可能将主导世界舞台,如不断凸显的收入不平等现象。新兴市场风险加重尽管如此,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一些重要的下行风险需要警惕。在近日地缘政治新风险开始显现的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风险更加突出。可能出现的资本活动逆转,大规模外部融资需求的相干风险和无序的货币贬值成为新兴市场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今年1月下旬金融市场波动的再度增加,凸显出外部环境变化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的挑战。IMF认为,其直接缘由似乎是由于市场对新兴市场基本面的担心。与此同时,中国增长的预期减缓和外部融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的收紧将对新兴市场增长产生重压。虽然市场普遍承压,不太高通胀和有着更多常常账户赤字的国家更受影响。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已通过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提振市场信心,并加强其对政策目标的许诺。不过IMF认为,整体而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环境将进一步缩紧,其结果将造成资本本钱的增加,而这将抑制投资和拖累经济增长。在IMF看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必须度过动荡时期,保持中期快速增长,而不同经济体应采取的适当政策措施其实不相同,但有着共同的政策重点。IMF指出,政策制定者应让汇率随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而变动,并促进外部调解。在国际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外汇干预减轻波动、避免金融动荡。而对通胀仍相对较高的经济体,或近期货币贬值将导致较高核心通胀风险的国家,可能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而在财政方面,IMF认为政策制定者必须下落财政赤字,虽然不同经济体在这方面的行动紧迫性不同。如果公共债务已很高,相干再融资需求构成脆弱性,那么应提早采取行动。另外,许多经济体需要实行新一轮结构改革,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消除进入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壁垒。保持中国今年经济增速7.5不变虽然证据尚不明晰,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潜伏增长已出现跌势。在一些国家,如中国,增速放缓已然成为实现更平衡增长的"副产品",乃至备受青睐。事实上,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恍如并不是风平浪静。结合先前公布的消费、投资、出口、社会融资等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整体处于弱势状态,市场普遍预期中国一季度GDP增速或跌破7.5。尽管如此,IMF仍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到达7.5的水平,较年初时预测不变。"这主要基于中国政府当局试图控制信贷和推动改革,以确保逐步过渡到一个更加平衡、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而加快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增长再平衡对中国至关重要。"报告称。IMF称,地方政府的信贷增长和预算外借款都处于高位,这是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为推动增长所实行的刺激政策的主要途径。为了下落刺激政策的负面效应,其退出早于预期,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经济增速,放缓势头乃至强于预期。随着中国政府改革蓝图的推出,市场情绪正不断改进,但经济再平衡方面的进展仍处于试探性阶段。IMF认为,财政改革有望加强税制体系效率,金融改革应促进资本配置和投资效率,不白癜风哪治得好过这在近期可能会造成中国资本市场波动。虽然通胀预期仍较为温和,但对过度投资和信贷质量的耽忧将巩固货币支持政策的退出趋势、推升借款本钱。另外,中国将过渡到更可持续但速度放慢的增长态势,这会对其他新兴市场产生暂时的不利影响。发达国家低通胀风险露苗头发达经济体从衰退中的强劲复苏之势颇受欢迎,但全球增长并不是均匀,IMF警告仍需要更多的政策努力使市场完全恢复信心,确保强劲的增长,以下落下行风险。在发达经济体中,低通胀风险已开始露苗头,欧元区更是首当其冲,巨大的产出缺口将导致通胀低迷。通货膨胀白癜风该如何医治可能仍会在一段时间内延续低于目标水平,较长时间的通胀预期可能着落,导致出现比目前预期更低的通货膨胀,若其他下行风险因素出现,乃至出现通货紧缩。结果这将导致更高的实际利率、私人和公共债务负担增加、需求和产出的疲软。延续的低通胀不可能有利于合适的经济增长的复苏。因此IMF此次再度强调,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需避免过早撤出货币政策。在延续的财政整理的环境中,考虑到依然庞大的产出缺口及非常低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仍应保持宽松。欧元区需要更多的货币宽松,包括非常规货币政策,来保持经济活动,以帮助实现欧洲央行的价格稳定目标,从而下落更低通胀或通缩的风险。而对日本来说,实行安倍经济政策的另两支"箭"--结构改革和2015年以后的财政整理计划,以实现通胀目标和更快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安倍经济学"仍需进一步传导至私营部门,扩大其需求以为复苏注入延续动力。另外,IMF还在报告中指出,诸多发达经济体的潜伏增速很低,这令财政调解更加困难。在此情况下,采取措施促进潜伏增长变得越发重要。而这些措施包括:重新思考劳动力市场制度,增强部分非贸易部门的竞争力和生产率,重新思考政府范围,审视公共投资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