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_中秋节_中秋月饼

涨姿势古代人怎么过中秋,你造吗

发布时间:2020-9-23 10:41:49   点击数: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但是,你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么?对,就是那个木有手机,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完全不知道他们怎么存活下来的古代人!中秋节是从唐朝就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了,但是民间到宋朝才开始流行。

在这个把什么节都当成情人节的年代,古代人才没有你们这么浮躁。人家都是有在认认真真过中秋节的好吧。大致上就是吃个饭,喝个酒,泡个妞,之类的吧。下面佳佳就带大家涨姿势啦,看看古代人中秋节都在干啥。

北宋

中秋节前,大小酒家都重新装点一番店面,用绸缎搭建彩楼,花团锦簇,挑出醉仙酒旗,开始卖新酒。人们纷纷来到酒家痛饮,到中秋节下午,酒都卖光了,酒家便扯下酒旗。这时节,正是螃蟹刚刚上市,还有石榴、榅勃、梨、枣、栗、葡萄、染色的橙子这些新鲜果品。中秋夜,富贵人家在装饰华美的台榭赏月,一般人家则赶去酒楼占好位子。四下音乐声鼎沸,离皇宫近的居民,夜深还能听到远远传来笙竽之声,宛若云外。平民街巷里,儿童嬉戏通宵,热热闹闹的夜市,一直开到天亮。

——译自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南宋

中秋夜里,皇宫中有赏月游园,比如倚桂阁、秋晖堂、碧岑,都是临时由皇帝下旨安排。一直到夜深,宫中的音乐还飘传到宫外。御街上的绒线铺、蜜煎铺、香铺,纷纷摆出货物,争多比好,这还有一个说法,叫“养眼”。灯烛华灿,一直到天光才消停。这夜里,浙江还有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的风俗,数十万盏小水灯浮满水面,烂如繁星,十分壮观。有人说这是迎合江神的喜好,不仅仅是图个好看。

  

——译自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一天是秋季三个月恰好过了一半,所以叫“中秋”。中秋夜里,月色比平时更加明亮,又叫“月夕”,正是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无不登上高楼,在栏杆边赏月;或者聚集在宽阔的平台上,山珍海味,仙乐飘飘,痛饮高歌,一玩就是个通宵。而一般人家,也来到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就图过好一个佳节。即使是十分贫困的人们,甚至宁愿把衣服典当了换酒喝,勉强作乐,不肯虚度。这一夜天街的市场一直开到天亮,玩月的游人比肩接踵,一整晚不绝,反正京城里,这一晚是不实行宵禁的。

临安的风俗十分奢侈,每一日都少不了吃喝玩乐。西有美丽的西湖,东有壮观的江潮,都是最好的景观。每年八月,潮水就比平时大很多,京城人从十一日起,就开始有人去观潮。到十六、十八日则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以后人稍少。十八日是因为元帅出郊,演习水军,从庙子头直到六和塔,附近人家的楼屋,全被高官贵戚租来作看位观潮。   

  ——译自南宋·周密《武林旧事》

明朝

八月十五祭月,所用的果饼都要是圆形的,切瓜要切成错落的一瓣瓣,好像莲花一样。纸铺子卖有月光纸,绘满了月亮的造型,还有坐在莲花宝座上的月光徧照菩萨。花枝下有明月和桂殿,玉兔站立着,手持石杵捣药。月光纸小的三寸,大的过一丈,制作精美,金壁缤纷。   家里在月亮出来的方向设置月光位,人们拜月,焚烧月光纸,然后撤去供品,分给每一位家人。亲戚之间还要相互馈赠月饼和果品,大的月饼直径有两尺。   若是妻子回娘家的,在这一天一定要回婆家,因为这一天是团圆节。   

  ——译自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中秋夜里,人们合家围坐赏月之宴,或着乘船在西湖里游戏到天亮。苏堤之上,欢歌慢舞,熙熙攘攘,和白天没什么区别。   

——译自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清朝

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厅上去。众人听说,就忙着在那里去铺设。贾母且在嘉荫堂中吃茶少歇,说些闲话。一时,人回:“都齐备了。”贾母方扶着人上山来。王夫人等因说:“恐石上苔滑,还是坐竹椅上去。”贾母道:“天天有人打扫,况且极平稳的宽路,何必不疏散疏散筋骨。”于是贾赦贾政等在前导引,又是两个老婆子秉着两把羊角手罩,鸳鸯、琥珀、尤氏等贴身搀扶,邢夫人等在后围随,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只坐了半壁,下面还有半壁余空。贾母笑道:“常日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待要再叫几个来,他们都是有父母的,家里去应景,不好来的。如今叫女孩们来坐那边罢。”于是令人向围屏后邢夫人等席上将迎春,探春,惜春三个请出来。贾琏宝玉等一齐出坐,先尽他姊妹坐了,然后在下方依次坐定。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清·曹雪芹《红楼梦》

  八月十五祭月,除了用香烛和一般供品之外,就是团圆月饼了。把西瓜雕成莲花瓣,摘萝卜叶子做成娑罗。喷香的萍婆果、红艳艳的脆枣子、中山产御李、河南产的岗榴、紫葡萄、绿毛豆、黄梨、红柿子、白藕、青莲,各种纸制神像,还有道院请来的疏文,题有“月府素曜太阴星君”。先丁祭孔子,后社祭灶神,宣扬天地和先人的劳绩恩泽,报告秋成,西郊夕月,这都是一国一家的重要仪式。   京城人将黄沙土做成白玉兔,用彩妆描饰,千奇百状,人们聚集在天街月光下,买卖彩兔,灯火辉煌,游人络绎不绝。街上还有烤肉筛酒的摊子,烤羊肉,温烈酒,彩兔又可以用来作酒杯。   中秋节里,除了月饼之外,还有卤馅、芽韭、稍麦、南炉烤鸭、烤乳猪、挂炉肉、配食糟发面团、桂花冻酒……。鲜果种类很多,最好的莫过于葡萄了。紫色、圆形而个大的叫玛瑙,椭圆而白色的叫马乳,大小间杂的叫公领孙,还有朱砂红、棣堂黄、乌玉珠等等,味道都很甜美。个子小而甜的叫琐琐葡萄,热气大,能引发花痘。至于大街上叫卖的小而黑的酸葡萄,就是次品了。   柿子一般产自西山,有碗口大小,甘甜如蜜,冬天里吃能解煤火的毒气。白露前后,蓟州栗子上市,用糖砂子来炒,是京城的一道名小吃,以正阳门王皮胡同杨店出最好。其他果品,还有萍婆、槟子、葡萄,用大瓷瓮装好,储藏在冰窖里,过一个冬天取出来,仍然十分鲜美。   

 ——译自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中秋节,京城里又叫八月节。临近节日,豪门大户都以果品月饼相馈赠。八月十五月圆夜,人们在庭院里摆设瓜果供月,一同供奉的还有毛豆、鸡冠花。此时皓月当空,彩云初散,大人们畅饮美酒,小孩子尽情喧哗,好一副佳节景象。   供月时,男人是不叩拜的,京城有一句谚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京城人一般不直称神,而叫“神马儿”。月光马儿就是一种纸扎的神像,制作精美、色彩华丽、金壁辉煌,街上的店中都有卖。一般上面绘有太阴星君,样子仿佛菩萨;下面绘有月宫,还有站立着的玉兔,手持石杵捣药。月光马儿大的七八尺,小的二三尺,插有红绿色或黄色两面旗。祭祀时候对着月亮方向供上,人们焚香行礼,拜祭过后将其与纸千张、纸元宝一起烧掉。   宫廷里供月,要用九节藕。   供月用的西瓜,要切成莲花花瓣一般参差的形状。   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为京城第一,其他牌子的月饼就不好吃了。供月用的月饼到处都有卖,大的直径足有一尺多,绘有月宫蟾兔,有的祭祀之后就吃,有的留到明年除夕再吃,叫团圆饼。《帝京景物略》所记述和今天大致相同。   到了中秋,就会有巧手艺人用黄土抟成蟾兔的塑像出售,叫兔儿爷,有穿衣戴帽顶华盖的,有披甲戴盔竖大旗的,有骑着老虎的,有静坐的,大的有三尺,小的一尺多,制作工艺尽其精美生动,形象滑稽,怪逗人乐的。   灶君庙在崇文门外,每到八月初一灶君生日起开庙三天。   

——译自清·福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综合编辑:家在宁波网

转载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我们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bojixie.com/zqyb/11022.html

------分隔线----------------------------